在周遭都是一片老建築的街區裡,儘可能照顧風格不要太突兀,同樣的紅磚青瓦配搭現代幕牆融入進去。

雖然身材遮蓋不住,但前後門兩棟超過三十層的高樓,徹底解決了滬戲在狹小地塊上的使用面積。

前面的實驗劇場變成了可以分別容納千人、五百和兩百人的三個不同大小劇場,讓全校師生有了各種環境下的實戰場地,更不用說寬敞明亮的排練廳,讓荊小強都想起了當年他在劇場前廳,幫杜若蘭她們排演舞蹈的簡陋條件。

然後各種研究室、戲劇中心和教室遷入大樓,讓整個校舍頓時寬鬆下來。

連停車都方便許多。

而後門邊的大廈則主要解決學生宿舍和青年公寓的問題,容納兩千學生和百餘位青年教師、研究生也綽綽有餘。

剛開始還有老師酸溜溜的說要不命名為小強樓,紀念荊小強給滬戲做出的貢獻。

被其他師生群起攻之,荊小強還在乎這些虛名嗎,他只是想母校更好,可不是讓人來諷刺的。

因為看看滬海歌舞中心那邊,六十多層的滬海戲劇大廈也封頂完工。

絕對算滬海當下的地標式建築之一。

人家會在乎這?!

下面七層商業空間,一共擁有十六間從數百人到數十人規模的小型劇場和影院。

除了適合各種劇目的適應上演,更讓社會上任何人都可以量力而行的租用場地,演出自己的節目。

當然也把全市各種戲劇相關產業、協會辦公室、動畫研究中心、唱片公司、舞蹈器樂等等文化產業全都集中在了上面的兩棟H型的塔樓。

真正為旁邊的歌劇院、音樂廳、醒獅樓的歌舞專業孕育出豐厚的商業環境。

這是八年前,所有滬戲師生都沒有展望到的未來。

連穆春雷和荊小強自己都沒想到。

在戲劇學院被聞訊趕來的師生們激動包圍,荊小強以前一直還能保留的那種淡然進出校區傳統,也就在保安身上還能有點體現。

畢竟絕大部分學生基本都是他畢業之後才慕名報考的粉絲,狂熱級的那種。

對他這兩年不咋回來感到很哀怨。

所以連連承諾這些天會經常回學校,爭取組織點校內表演,才算脫身。

師徒倆到歌舞中心,也是剛一露面又被熱心市民、戲劇音樂愛好者們發現,荊小強又承諾晚上開始恢復每天的歌唱會,大家才好好好的放他離了去。

等他們巡視到寫字樓高層,偶然俯瞰下整個歌舞中心,赫然發現歌劇院外面已經開始排起了購票長龍!

穆春雷很欣慰呀。

本來他早就想擺脫這個實務專心做研(shi)究(tu),但恰恰是荊小強拼命往前衝,給他拉扯出極大的操作空間,現在反而顯著長期經營滬戲的優勢出來。

當然前提是不要去惹陸媽媽,只要不伸手舞蹈系、戲曲系的事兒,這邊就全力支援他的工作。

用穆春雷的話來說就是歌舞中心是荊小強的自留地,他也覺得舒心。

但這幾年在歌舞上面衝得太高,還是要適當的拉扯下影視戲劇,哪怕安寧作為滬戲畢業生獲得了奧斯卡影后,可她這委培生實在是沒啥說服力,其他一堆影視劇再叫好叫座不為大眾所知滬戲的含荊量啊。

所以這部打著滬海戲劇學院+滬海音樂學院聯手荊小強編劇、安寧執導的青春歌舞電影,立刻開始著手建組拍攝。

安寧正在全國帶著奔走推銷《幸福來敲門》呢。

等她心滿意足的帶著傲人的觀影成績回到滬海,立刻就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