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荊小強從想著要幫內地搞電腦,既要能夠儘可能用低價電腦硬體幫助內地儘快實現電腦普及,還要擦邊不讓政策改動引起歐美,特別是花旗的警惕性。

他就琢磨著搞一家自己的“DELL”電腦公司。

內地硬體特別貴,一方面有國外掌握定價權,進口只能從HK走,還要遭受HK代理商和國內買辦兩重加價的原因,一方面當然有國家進口關稅,保護國產同類產品的目的。

但現在顯然前者帶來的阻礙更大,荊小強知道有那麼幾家賺翻了。

他在花旗都曾經聽說過,九十年代專門跑HK到內地的代理公司們比買一千套房還賺,一塊硬碟對半利,壟斷內地供應二十年。

想想內地這二十年買了組裝了多少電腦?

麻花藤提到過他們現在作為內行,在HK門戶前沿的鵬圳裝電腦,一臺能用的奔騰586組裝機,差不多得在八九千!

所以起碼在98年他出國的時候,印象中內地就沒人買品牌電腦,全都是組裝機,電腦城裡各種攢機。

這跟歐美國家從王安電腦、IBM電腦、HP電腦、DELL電腦、蘋果電腦一路買過來的品牌化路線不一樣。

荊小強不知道是因為品牌整機太貴,還是零部件就已經太貴才造成這種差異。

這會兒嗦尼膝上型電腦最貴的才一千美元掛零,桌上型電腦大概也就八九百美元左右,如果自己攢,真能壓到六七百美元。

人家歐美國家品牌電腦,賣的是售後,加價的是服務,內地卻從來都是預設出門不管。

所以這種思維下反而讓內地初代電腦愛好者幾乎個個是高手。

總之他打的鬼主意就是自己模仿DELL的模式,做個攢機品牌,打著直銷的旗號朝HK瘋狂囤貨,當然現在有了埃塞、南非、利亞比這個非洲噱頭,也會朝著中東瘋狂囤貨。

以他和嗦尼、AHA、IRF這些品牌地位在花旗的採購力,能以最大批次最狠的折扣買零配件,定製機箱、顯示器的活兒實際上都能交給自己的企業做。

然後美其名曰在HK、意呆利或者中東組裝,朝著“東南亞”、非洲甚至歐洲,起碼是東歐等地傾銷。

同時在HK也接受零配件散賣,從硬碟到CPU、記憶體條、主機板、顯示卡、電源什麼都賣。

不受限制的低價傾銷。

荊小強就是要用海量的貨品沖垮那些代理商掌控的價格堡壘,一旦內地的高價和HK這個自由港的國際平均價產生落差,至於最後賣向哪裡了,那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正因為篤定現在內地要放棄幻想,不要抱緊已經被茶葉蛋、殺豬刀耽誤的落後科研水平,迅速從硬體上先追平國外使用,保證軟體和網際網路環境不被甩開距離。

保護國產硬體科研發展固然是句響噹噹的口號,但實際情況是為了極少數科研單位思維固化、效率低下甚至磨洋工、套補貼的保留專案,卻拖住了整個電腦時代向網際網路時代的大踏步進發,得不償失。

這可是後來被大張旗鼓宣傳的人類四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資訊時代、智慧時代的巨大變革。

等不起。

等這個過程開始後,再儘可能的從機箱、顯示器、積體電路主機板再到儲存晶片、運算晶片的順序逐漸國產化。

這就是荊小強超越時代的認知。

現在他要的是麻花藤他們帶領的網際網路,如雨後春筍般在內地迅速成長。

荊小強把這個攢機品牌命名為“beyond”,除了在國外形成是他們樂隊的品牌效應,也取這個“超越”的含義。

畢竟在國外人家都認他是beyond樂隊的主唱,但在內地,荊小強永遠是荊小強。

然後這部分產業也就歸beyond樂隊所有。

這個演唱季之後,回到HK和內地的beyond樂隊,第一件事就是會朝著內地高校陸續捐贈“beyond”電腦。

社會上的荊小強管不著,起碼高校會先沿著滾社這條線開始配備電腦,讓已經在開始進入高校的PC電腦越發被學子們熟悉。

當然在荊小強的小算盤裡,唯有內地高校學子帶動裝電腦的熱潮,巨大需求才會讓鵬圳和HK一線之隔產生價差壓力。

以他現在的經濟實力,先做出來看看咯,哪怕失敗也無所謂。

所以國際上其他地方對電腦需求量越大,才越能夠在賬面上閃轉騰挪。

反正以HK這個銜接東亞到東南亞的最大自由貿易港,貨品離店之後去了哪裡,誰都難以追蹤。

至於那些HK的電腦代理權麼,荊小強也是從李二少爺那裡才知道,他爹當年驚天收購怡和洋行時,裡面就包含七十年代末IBM電腦大中華區總代理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