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2、用英雄打敗頑固(第2/2頁)
章節報錯
本以為他只是個但手熟爾的賣油翁,沒想到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高手。
再看看正在相互打擂臺的《角鬥士》、《贖罪》,又是兩位華裔導演在對決。
而且老餘已經接連出了《生死時速》、《諜影重重》、《古墓麗影》、《速度與激情》這一連串高票房電影,獲得整個市場的高度認可。
麥培薇那邊接戲接到手軟。
荊小強都不再給老餘輸送劇本,更放手讓他自己帶團隊去賺錢,徹底帶動HK電影人開始成建制的走上行業舞臺。
資源要轉給其他躍躍欲試希望進入北美市場的HK導演。
未來好來塢,真的要被華裔製作團隊在荊小強的帶領下佔領高階市場嗎?
沒錯,實際上好來塢目前對荊小強的抵制聲不大。
除了因為哥倫比亞影業、迪尼士影業、華納影業這些巨頭跟荊小強有合作,大公司大資本家們看到的都是這種合作只會讓利益滾滾來。
還因為好來塢實際上是個巨大的產業,年產三五百部電影,荊小強他們能輸送的不過在三五十部內,十分之一都不到。
而且全都是奔著高票房去的大片,這對實際上的本土產業鏈影響並不大,包括相關的發行、製作等部門也跟著有生意,整個行業比之前更繁榮。
被搶生意的其實是斯皮爾伯格、梅爾吉布森這類中高階頂尖的團隊成員,而這些大老自己又不缺戲,甚至更享受這種高手過招的感覺。
這跟之前焦盆製造輸入花旗之後,整個花旗汽車工業、電器製造業成半的坍塌,毀滅性打擊完全不同。
所以好導演、好製作反而更願意用價廉物美的HK團隊來充實自己的創作,有競爭關係的團隊那就我們避開競爭做其他型別。
電影工業還是比傳統制造業好轉型掉頭。
更何況,這還是個電腦後期瘋狂進入市場的全新時代,有大量全新崗位在增加。
不牴觸。
馬上就有很多老闆在私下詢問黎鞍這個華裔導演有沒有檔期,老餘太搶手了,這個也行。
這時候才開始介紹另外兩部最佳影片提名,中間間雜頒發了最佳原創歌曲、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視覺效果獎。
除了最佳改編劇本獎沒有荊小強的提名,他簡直毫無懸念的拿走了《角鬥士》的原創劇本,《加勒比海盜》的視覺效果,《贖罪》的原創主題曲,甚至還上臺演唱了這首歌。
四座小金人!
劇本、音樂、監製也就罷了,頻繁閃亮登場的荊小強是從《加勒比海盜》女主角的手中接過這枚視覺效果的小金人,當然也得了瑪索姐姐的香吻一枚,再簡單介紹下這部戲裡匪夷所思的骷髏特效的製作原理。
瑪索姐姐也能像說相聲似的捧跟驚歎,我們拍的時候還不是這樣,原來後期是這麼製作啊。
這是位於洛杉磯的“精靈之花視覺影像”製作團隊,目前有超過兩百人的高階工程師,外加在亞洲地區外包基礎工作的近三千人規模。
電影特效產業已經進展到了一個全新時代!
觀眾席上的好來塢電影人們紛紛臥槽、牛逼!
實際上沒有荊小強的話,首先是星球大戰那邊帶動的團隊從七十年代末就開始這種電腦後期的雛形,九十年代初那位蘋果教主在迪尼士的合作中逐漸帶團隊上路,然後把這個團隊以幾十億賣給迪尼士,他又反過去有資金有技術底蘊的開始推動新時代的蘋果改革。
可這一切,從93年迪尼士CEO弗蘭克跟荊小強合作開始就沒了。
荊小強那時就帶著嗦尼團隊展現出超人一等的電影后期製作能力,連卡登伯格都放棄了跟蘋果教主工作室的合作。
等到弗蘭克意外身亡,迪尼士改頭換面,整個精靈之花影像製作規模突飛勐進,從《太平輪》開始之後一系列大片製作獲得豐沃經費滋養,就不是其他幾個好來塢電腦後期工作室團隊還能比擬的龐然大物了。
這個超級電腦影像後期公司,就在米高那個夢幻莊園裡,是標標準準的花旗公司,從管理到主骨架全都是歐美人,二三十個內地來的工程師都經常更換。
只有白菜價的外包活兒才會甩到亞洲去完成。
可這也是動不動就幾百萬美刀的業務,比生產泳衣、紡織品甚至高階定製成衣都來錢多了!
看看《角鬥士》等幾部“羅伯特系”的大片效果,的確在後期製作上有巨大領先優勢。
這就促成所有好來塢電影人都要思考下,未來的大片都要走這樣的電腦化之路嗎?
還是有很多老頑固,固守老的電影製作方式不放。
那就只有用漫威片來教他們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