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實際上《贖罪》震驚的是整個內地全國。

這也是破天荒的大洋彼岸兩個大國共同首映的電影作品。

張導帶著伊麵在平京亮相。

其實這會兒內地的思潮還是外國月亮一定圓,遇見什麼事兒都一定反思是我們的問題,不然為什麼我們過得這麼窮呢。

文化界尤其。

所以包括老張之前的電影都以揭露陰暗、落後、愚昧為主,這種電影在海外影展也特別受歡迎。

他們這一批找到竅門走海外獎項路線的都這麼拍。

然後一幫吃皇糧的要麼拍些假大空的東西糊弄事兒,要麼徹底低俗化的撈錢。

總之基本沒眼看。

連《情歸滬海》、《轉角遇見你》這類靠劇本取勝好好拍的小成本電影都能遙遙領先。

這回在平京、滬海等地首映,緊接著鋪開到各省地市的號稱「海外投資五億元大片」,自然是極有市場號召力。

內地這會兒拍個電影能有幾百萬預算就不錯了。

五個億啊!

其實從拍的時候,紮紮實實投了兩三億到服化道、群演等各個環節,就已經在業內轟動一時。

因為頂著海外投資的名頭,所有裝置都是好萊塢最新最好的型號,更有不少HK和好萊塢的行家裡手過來手把手的傳幫帶。

讓老張的技術團隊水平噌噌提高,每個環節都絕對在全國名列前茅。

後來再花不少錢到後期製作,加上現在的海外宣發成本,這個數兒絕對不吹牛。

全國觀眾除了聽見人口總數,還基本沒聽見過什麼地方用到億這個單位。

都驚住了,再看見老張、安寧、伊麵、莉姐以及荊小強的名頭,甚至連李佶這個配角都頗有牌面的放

到了宣傳海報上。

到處的影院肯定擠得滿滿當當。

然後開場的戰爭戲必然震撼所有人的視聽。

從一毛五分票價的八十年代都能有三百億人次觀影紀錄,到現在一片慘淡的電影市場,港臺錄影的入侵絕對是主因。

但絕對不是因為盜版錄影廳便宜。

而是內容。

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在大銀幕上播放的這些火爆槍戰片,言情風月片全都是盜版悄悄進入。如此強烈的感官刺激下,誰還去看那些粗製濫造或者假大空的國產電影。

但這一回《贖罪》徹底體現出了電影的魅力。

相比那些擠在亂糟糟小廳裡,最大不過29寸的電視螢幕播放磨損嚴重的錄影帶,哪怕是個鄉村露天電影幕布也天然大許多,更別提稍微縣級電影院的音響喇叭怎麼都比電視機那倆小口徑強得多。

去年《太平輪》的時候視聽盛宴衝擊都沒有這麼強烈。

從靜謐的河面被打破瞬間開始,子彈穿透進河水裡的氣泡音,打進人體的噗噗聲,震耳欲聾的爆炸,泥土被掀起來直接撲到臉上的驚悚…………

近距離的血淋淋戰爭現場,那麼多特寫和跟隨鏡頭,給了現場觀眾之前從未有過的震撼。送審的時候是有爭論的。

過二十年也許會爭論這是不是美化了***,這個時候爭論的是會不會把觀眾嚇著了,讓人害怕戰爭,不敢保家衛國。

所以那個年代,國內戰爭片很少看到這種近距離描寫個人的現實主義,哪怕曾經有那麼幾部描寫越戰的優秀作品,也被無聲無息的冷藏了。

殊不知只有真正直面殘酷,才會更加明白家國的珍貴。

電影裡的男主角不正是一次次攥著那個斷掉的玉鐲,從不悔恨那段其實還未開啟的愛情,用顫抖雙手堅定的端起步槍保衛身後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