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大聰明誤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回到滬海,除了跟金寶外婆「聊聊家常」,詳細敘述每趟出行的所有時間人物低點,荊小強更主要是陪成老太聊天。
沒誰要求荊小強非得彙報,但陸媽媽會詳細的文字記錄,並一式兩份存檔上報,這是對荊小強最好的保護。
這個年代所謂狂拽炸破天的二代們都不可能來靠近小強同志,離遠點,免得耽誤了自個兒前程。
越是層級高點,能看到荊小強在海外實際成績,就越知道他了不起,越倚仗長輩門路賺錢的,也以己度人的越猜測他背景通天,甚至是在代表什麼,所以這年頭有的是賺錢路子,沒必要去碰那個硬邦邦的傢伙。
荊小強反正我一顆赤膽熱誠的心,做好我自己能做的一切,更不在意旁的事情,真有什麼,天下之大已經任由他去了。
唯有跟成老太聊起來,才愈發清醒。
陸媽媽現在絕口不提要女婿做什麼,只專心認真的如實記錄,就像國外偶爾能遇見的那些早早出國同胞,無論什麼心思、出國前多牛逼,現在都已經需要仰望荊小強的存在。
可成老太永遠能告訴小盆友該注意什麼。
五十多歲的老傢伙,也知道老人家講的東西有多寶貴。
荊小強甚至比較過中美兩地,他認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近代史上花旗太多延續三五代的家族傳承,能夠在後輩中有出類拔萃的人物時候精準提點趨利避害少走彎路。
內地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幾乎斷茬兒,能有幾代同堂的也說不出所以然,畢竟對於我們這種歷史太過悠遠,留下太多糟粕的古國,不打斷斬乾淨,弊大於利。
不過成老太絕對屬於適合保留傳承的代表。
她見識太多了,而且不是一股腦的瞎見識,井井有條的梳理成看法傳授給孫女婿。
遠到江浙鹽業、布行出口生意,近到抗戰各方還是邊打邊相互做生意,從慘絕人寰的抗戰圍剿背後實際上的生意動機是什麼,到44年的花旗新款斯蒂龐克為什麼45年就出現在滬海,都能一一釐清。
永遠沒有幻覺,就像這個家族的延續,兒子沒那個才能,壓根兒就懶得說,說多了反而是傷害。其實靠在古鎮的木樓圓窗上,荊小強還真是在回味這些東西。
一百多年前,這些鎮上的富商肯定也春風得意,可他們最多能看到幾十裡外的滬海城,百多里外的江浙道,看不到整個世界。
哪怕如他現在能看到整個世界了,仰望夜空,又何嘗能看到星辰大海呢?
當然往往剛想到這,難道老子也要去發射火箭·····女徒兒又柔弱無骨的倚上來了,打斷。所以見識真是個好東西。
譬如奧爾維這樣的崇尚亞洲文化,荊小強也知道不稀罕。
就像之前在西海岸他知道溫哥華大更新、知道北美大建設,在冷戰前期,花旗有志青年們曾掀起過證明我們體制更有優勢的群眾運動。
冷戰後期更是幹勁十足。
荊小強在百老匯舊書攤津津有味的翻到過一套1979年的9年級課外歷史讀本。
世界歷史的每個部分會講述勞動場景和新出現的工具,會講當時當地階級身份各是什麼;
主要靠什麼手段維繫這種關係,會將這個部分這個地方的文明最終遇到的***煩是什麼羅列出來。
他最感興趣的中國歷史那本畫冊上,講了五個部分:商周到先秦秦漢、隋唐宋元、明清時期、孫蔣、毛,約佔整套書的六分之一篇幅。
而那個冷戰最大的對手就兩段,草原蒙古到彼得大帝,沙皇工業化到斯大鬍子,佔整個讀本二十分之
。
艾利克斯看過,說是他們小時候拿來培養決戰一代用
的。九年級,也就是初高中左右的孩子。
實際上在最大對手崩塌前,花旗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有很細緻全面的精英教育,後來突然用不上了,就仗劍四顧茫然無措的搞快樂教育吧,還能蠱惑全世界都跟著瞎混。
當時荊小強在意的是,整套書裡古希臘羅馬西歐大嚶這條傳統線佔了世界史一半,這不稀奇。其他就屬中國篇幅最大,可到九十年代、千禧年後包括他都多麼看輕自己。
不是針對冷戰嗎?
為這個他問過艾利克斯,前精英指揮醉醺醺的搖頭,他不喜歡鑽研這。
還好百老匯能接觸的文化人多,後來有幾個吃這碗飯的二流學者給荊小強解釋過:
站在花旗統治精英的角度來看,雖然把北大熊當做最大對手,但判斷趨向很簡單,瞅準幹就是,而這個決戰階段最大的變數,恰恰在中國。
這個有底蘊文化傳承的國家,徹底滅亡很難,死灰復燃卻很容易,這在學術界達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