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小強從來沒想用這個劇來挑撥離間。

愛蘭爾跟大嚶歷史上有什麼愛恨情仇那都是過去,大嚶帝國在全世界那麼多殖民地,心佑女王的人多了去。

千萬不能用中國人對外族的那種抗爭心態來揣度別人。

但這是種情緒。

可以利用的情緒。

這些國家之間可以相互用,政客裹帶選民,渲染鼓吹族裔情緒,各種領域爭奪話語權。

準確的說就是夜壺,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噁心人。

根本不會影響這些國家之間的相互認知關係,但米高要是鼓吹非裔,荊小強鼓吹華裔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荊小強根本不碰。

上輩子混跡百老匯的優勢就在於,他非常非常熟悉並瞭解這些歐美國家的民情,更瞭解這些國家的文化細節。

當全場觀眾,特別是前排的各種達官貴人、文化界名流明星們都起身鼓掌,並在多赫蒂的鞠躬指引下朝著荊小強鼓掌的時候。

他多簡單啊。

笑著上臺唱了那首《Wd》,沒錯,這首歌的作者就是這座阿比劇院的創辦人之一。

他痴戀的那個女人也把一生投入到跟大嚶的獨立鬥爭中。

詩歌中的舔狗,在愛蘭爾文學史上可是德高望重的文壇主帥。

愛蘭爾人耳熟能詳的詩句,竟然被羅伯特先生用這樣最簡樸的方式清唱。

六百人的小劇場本來就不需要任何電麥,荊小強那種略帶沙啞又充滿磁性的嗓音,賦予了詩歌可以躍然紙上的靈魂,也賦予瞭如詩詞中每段對白以色彩。

完美的回應觀眾,他才是“最懂”愛蘭爾文化的藝術家。

哪怕他是個中國人。

多赫蒂他們熱烈激動的鼓掌,恨不得把他推薦給所有人。

媒體就更激動了。

第二天一早幾乎就是屠版。

所有愛蘭爾的報刊頭條,都是這一出關於愛蘭爾歷史的史詩劇。

這是荊小強以前所有作品都沒有得到過的待遇。

連官方都在認可:

“全場震撼,對愛蘭爾偉大歷史的致敬,感謝這位享譽全球的頂尖藝術家……”

其他媒體就更溢美之詞滿地都是。

扭腰時報“狂飆的速度與節奏,化平凡的吉格舞步為神氣……”

每日電訊報“舞姿璀璨……令人驚豔……”

金融時報“究極震撼,迴歸原始的悸動……呈現完美藝術境界……”

泰晤士報“聲光及至的鉅作,不同凡響的震撼……”

星條日報“氣勢酣暢淋漓,令人屏息凝神,場面豪邁壯麗,促使心靈昇華……”

扭腰郵報“勝利!完美!壯觀的視聽藝術、及至享受……”

沒錯,包括大嚶帝國的主流報刊都在宣傳刊載。

這時候就看得出來,他們這些主流媒體是多麼同聲共氣了。

荊小強早上在健身房看早間新聞就知道引起這麼大轟動,回到房間吃早餐的時候,須藤正興致勃勃的把一大迭報刊都要儲存好。

米高也指著電視上的各種報道盛況問接下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