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9、不朽的天才會帶來什麼樣的奇蹟(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樣的天才,居然還能創作出《Riverdae)》這樣充滿愛蘭爾風情的歌舞劇,又新編創作了《秘婚記》。
這就是全能型藝術天才隨意拋灑的靈感嗎?
花旗那邊的記者跟媒體,其實更加難以置信,他們剛剛親眼見證了荊小強指導創作了《花旗好聲音》,這個目前屢創收視奇蹟的綜藝節目,到現在還在傳唱各種口碑。
阿Z、比昂斯沒有到倫敦登臺,現在正在趁熱打鐵的到處露面作秀出專輯。
沒想到羅伯特又在歐洲創下全新的業績了?
於是這一晚,羅伯特再次讓新聞業極其發達的花旗引起了廣泛關注,著名的花旗三大報(***、扭腰時報、洛杉磯郵報)以及華爾街日報等都發表評論文章,盛讚這個藝術天才的非凡成就。
準確的說就是荊小強已經超越了文娛版塊,他的新聞訊息穿透了之前傑斐遜只能染指的那些專欄,成為現象級的評論文章表述。
《***》作為花旗首都最大、最老的報紙,撰寫評論文章《不朽的樂章伴隨著愛蘭爾人的雄心》!
荊小強之前給杜若蘭和須藤小小暗示過,愛蘭爾族裔的回報開始若隱若現了。
這篇文章與其說是讚美荊小強,不如說是在吹捧愛蘭爾裔「這是一部充滿雄心的史詩劇,它希望一個擁有上千萬族群的偉大民族得到心靈的安寧……」
整個愛蘭爾國土上才五百萬人,而花旗這邊上千萬後裔,瞬間就把熱度傳遍了全北美!
愛蘭爾族裔全都在問真的嗎,真的有這樣一部歌舞劇用來表達我們的歷史嗎?
所以瘋了一樣到處收集關於這部劇的報道。
在愛蘭爾首都用四天時間,召集了整個愛蘭爾國寶級的演員、專家、演奏團隊一起創作出歌舞劇。
只在著名的阿比劇院演了一場,居然就直接去倫敦西區了!
彷彿就是帶著千百萬愛蘭爾人的心情,去大嚶帝國當面刷存在感,搞得愛蘭爾裔對羅伯特的好感頓時爆棚。
華郵的另一篇文章,同樣是講述這部劇,卻指出「憑藉這出空前絕後的歷史歌舞劇,羅伯特最終將比肩歷代戲劇大師,成為現時代的戲劇之王……」
這就有點聳人聽聞了。
能在歐美國家獲得戲劇之王稱號的,無一不是豐碩累累的頂尖戲劇大師。
可羅伯特才多少歲,甚至聽說他還是中國滬海一個即將畢業的戲劇學院學生,就被冠以這樣的名頭。
還不瞬間引來一大片謾罵爭議?
這就是新聞媒體的特點,一定要有爭議,丟擲這種很容易引起爭論的話題,才能引發各種駁斥。
文章裡面的確也用了大量篇幅強調羅伯特很可能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偉大戲劇家的論斷……
扭腰時報可是傑斐遜的地盤,他看到了同行從倫敦發來的評論文章,作為最早的羅伯特吹捧分子,這回肯定推波助瀾。
詳盡的羅列出荊小強當年從第一部《獅王爭霸》開始,用東方故事征服了百老匯,征服了迪尼士,也征服了大都會歌劇院、林肯中心的精彩戰績。
甭管各方怎麼評述他這幾年的《忍者神龜》、《冰雪女王》這些商業歌舞劇,《了不起的蓋茨比》就足夠鎮住所有輕視,這部劇目前已經完成了創作正在深度排練,看看大都會歌劇院對這位天才的溢美之詞吧。
林肯中心肯定要捧著自己花了幾百萬養起來的劇作家,簡直跟傑斐遜一唱一和,
吹得天花亂墜:
「很多人都在談論文學藝術的中心遷徙,很榮幸,我們更早就認可了羅伯特先生的藝術才華,還有他對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的深刻理解,也許恰恰是他作為一個東方人,可以抽離出來從旁觀者的角度,用完全冷靜的視角闡述我們身處其中的故事……」
花旗觀眾、歐洲觀眾看了還不哇?!
之前還在想一個亞洲小子何德何能可以寫出貫穿愛蘭爾民族的史詩劇,現在看起來人家早就有名頭在前,連花旗文學史上的名著都是他來改編成歌舞劇。
真真是名不虛傳呀。
愛蘭爾和大都會歌劇院可以說在這個時候,肯定要拼命宣揚羅伯特是多麼厲害,才能襯托出他們的劇作是多麼高大上。
洛杉磯時報那位估計就是全面的看完了《秘婚記》,洋洋灑灑的一大片評論文章《新聞分析:最具戲劇性的兩場歌舞劇,出自誰的手下才不會讓人驚歎》。
文章指出,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