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3、唐人街跟西區之間的邂逅(第2/3頁)
章節報錯
在九十年代這絕對是很罕見的說法,把族裔跟國家劃分得一清二楚。
別看見個什麼華裔出頭就覺得會對中國特別友好,人家首先是個外國人,能出頭甚至多半還得是個反華分子。
光這,都是吃了多少次虧才逐漸明白的道理。
杜若蘭只滿心景仰加思索的嗯。
今天在唐人街的感受,讓她也挺自豪。
除了肉夾饃不怎麼好吃,那麼多同胞,看見她也確實是充滿了感情的喜歡。
各種好吃的好用的使勁往她身上塞,她穿著那件肩膀袖口、領口都有白毛毛的紅底兒錦繡夾襖都塞滿了紅包。
不是多少錢的事兒,而是那種家裡長輩看見自家孩子出息之後迸發出來熱情。
挺暖心的。
可隨著他們這一行禮賓車離開擁擠的市中心,越靠近體育場這邊就越攤平的那種中產或者高階社群,那種清幽高檔的差別感挺明顯的。
她也見多識廣了:“那邊鬧市區……條件還是比較差的哦?”
跟國內條件越好越往市中心扎堆不同,起碼在花旗窮人住城裡,富人住郊外是個普遍現象。
在愛蘭爾之類的小國家小城市還不明顯,一到倫敦這種超大城市就比較清晰,那些市中心老建築外表光鮮,街道後面藏汙納垢的樣子,杜若蘭也會觀察了。
當年第一次出國,荊小強不就這樣帶著她穿越北美全面體會麼。
現在點點頭:“論現代城市建設,這個學術底子還是倫敦、巴黎從工業革命後傳到花旗,我們到解放後學岔了走老蘇那條道兒,改開以後才在囫圇吞棗的彌補,差了有上百年的功課,滬海,津門就是兩個外國人幫忙建立的抄作業樣板,更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陳姐現在就是在拼命學這個,咦?可以讓陸大熊回國的時候從洛杉磯走,好好了解下這。”
因為陸曦現在藉著搞那片機庫地塊,有點躍躍欲試的想把荊成房地產拿下來做。
她已經見慣了幾千萬甚至上億資金的流動,就有點想買賣幾萬幾十萬的商品房,心氣兒挺高的。
大強媽表示不來塞,她不在乎房地產多賺錢,是不是屬於成家,但各房各家的平衡不能打破的好伐。
這兩天晚上分別都給荊小強吹了枕頭風。
總之一個不是為了貪錢,一個也不是為了守財,都是賢內助呀。
杜若蘭卻看著外面彬彬有禮的路人輕聲:“真好,跟著你這四年的大學時光,看到太多同齡人看不到的風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看見這麼美好的生活都學回國去,讓唐人街的叔叔阿姨們看到祖國也能這麼好,我們也能有這麼高的素質哦?”
也許這就是荊小強帶來的區別,眼界和心態都改變了。
荊小強也看,點頭笑:“是啊,如果空氣新鮮陽光明媚,大部分人出門就是公園,周圍很多景色,遇到的人也都文明禮貌含笑招呼,不隨地吐痰不蹲在路邊叼著煙發呆,沒有清潔工光著腳站在垃圾箱上翻垃圾,沒有飛車從你身邊蹭過嚇你一跳,人慢慢的就不會那麼沒出息……”
這就是荊小強的感受:“沒有什麼素質高不高,人都是環境的動物,你出門滿鼻子都是煤煙味兒,光線都灰濛濛的,旁邊不斷有人吐痰,路邊的垃圾箱上全是汙水跟蒼蠅,就算你天天從家裡開個豪車去大酒店吃飯,你也容易看到能欺負的機會,有錢人就不會放過,因為這就是垃圾場的生存法則。”
再指指外面基本上都是那種中產階級以上小洋樓住宅區:“反過來你這再好的地方,找一群惡習大爺大媽,草坪上每天給你吐痰兩百次,路面丟菸頭,半夜開窗打麻將到凌晨,週末給你炸點臭豆腐、阿三咖哩、非洲煮香蕉……也就破防了。”
光是聽這幾樣味兒,杜若蘭已經忍不住捂嘴!
嬌叱著揪人:“你還能不能再噁心點……”
荊小強看著外面靜謐舒適的高階社群,有點沉思:“我說的本來就是事實……不光差得遠,我們還天然難度大,你看看,歐美國家階級隔絕做得好,一箇中產家庭成員只要不主動找不痛快,一生學習讀書、工作旅遊一直到八九十歲體面的去世,都不用跟紅區打交道,反正主要生產力跟紅區關係不大,我特別帶你們去參觀過的那種紅區……”
說起這個杜若蘭就恍然,曼哈頓市區很清晰,有管家的老宅子那邊街區就是著名的綠區,整潔乾淨又充滿安全感,天曉得警察和安保就藏在什麼地方,可到了百老匯這邊就要破落些,但好歹也有管理,算是黃區,等到黑哥們那邊的布魯克林區就無法無天多了。
至於這次巡演經過的那些城市貧民窟,破爛的設施,糟糕的治安,垃圾場一樣的環境,走條街都能遇到吸獨的酗酒的,有一次趕上慈善機構進去分發午餐,好多人就跟殭屍一樣從各種破敗中搖晃出來領取吃的。
那場面,大白天的都能讓人後背發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