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3、我在發音方面還是有點發言權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最後還是杜若蘭主動請纓,她來帶隊走這段沿海去鵬圳。
既然知道了荊小強的態度,那她作為多年出國演出的前輩師姐,當然可以在表演船上好好的給大家傳遞感想了。
順便還能去看看燕妮兒的美食街團隊呢,聽說有羊肉泡饃。
她這研究生當得倒是輕鬆自在。
還順便裹走了羅莉體驗海上生活,荊小強回來一個月,玩也玩夠了吧,趕緊的。
都不想跟安寧打照面,太蠻橫霸道。因為荊小強回來就是一個接一個的重頭戲,國慶節歌劇院正式對外揭幕,《太平輪》也終於在國內正式上映,安寧可趾高氣揚了。
本來按照只要想在北美院線發行的電影,基本上都得洋大人先看了才能全球上映,但這部片子,荊小強冒著哪怕票房受損的後果,也要在內地先上。
而且故意跟《生死時速》同步走,就是想看看當基本條件都擺到一致,兩部電影的票房差距到底如何。
甚至這裡面各地影院會怎麼排片他都覺得可以觀察。
當然比較搞的一件事情是,安寧最在意的鏡頭居然沒被稽核剪掉,讓她後悔不迭,早知道上全身!
她還真捨得。
荊小強知道這事兒以後,就確認焦漪輸定了。
大雨號是下旬離開滬海的,據說拖輪要十天左右。
而九月二十九號,作為國慶獻禮工程之一的滬海歌劇院,也正式向全國觀眾開放。
哪怕旁邊的戲劇大廈還圍起來在建,整個滬海歌舞中心已經初見規模。
在滬海電視臺、報紙的宣傳下,本地市民都趕著來見證這個絕對在全國都有文化高度的時刻。
從早上起就開始排長隊買票,而且是很有經驗的今天買不到,買明天的,甚至國慶節以後也可以買,總之避開國慶假期,都知道一定會被外地遊客擠爆。
荊小強指點劇場管理專業的師生觀察這個場面,從音樂廳開始就安排的防範黃牛之類方法雖然延續過來。
但這是四千人規模的歌劇院,一天兩三場這售票規模就比較大,怎麼才能讓市民避免耗費更多時間在排隊上,他提供了好幾種方案,請大家自己琢磨嘗試哪種更適合這裡。
總之歌劇院外面的露天咖啡館是擺開了場面,巨大的廣場一點都不按照有些地方習慣空蕩蕩的顯氣派,擺滿了用螺栓固定的鐵花桌椅,買不買咖啡都隨便休閒散坐,上百張一桌四椅的配備,首先保證的是市民方便舒適。
地面公共音響滾動播放悠揚的世界名曲,雖然沒有大廳裡面的音響效果那麼高要求,氛圍還是營造出來了。
隨著秋夜的暮色降臨,路燈、綠化燈漸次亮起,廣場中央的噴泉燈也亮起,而遍佈音樂廳、歌劇院的建築外觀塑型燈這時候才開始上演燈光秀。
據說是從焦盆進口的全套程控裝置外加所有的花旗原裝戶外燈具,很貴,哪怕知道實際成本沒那麼高,也只能心甘情願的被人宰,因為效果真的好,因為我們真的還做不出來。
不是那種五顏六色的豔俗,就淡淡的雙色漸變。
磨刀石造型的四角方翹音樂廳,是黃光跟紅色的交融,慢慢的對映輪廓橫向移動。
卵石破玉的圓潤歌劇院,則是寓意碧玉的綠光跟建築輪廓的白光上下交錯。
現代化的味兒一下就來了,站在廣場上的市民立刻感受到巍峨的建築衝擊力,更有發自內心的自豪感,為自己的城市,自己的祖國油然而生。
等走進巨大的歌劇院內部,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
沒有凸顯那些經典老劇院的富麗堂皇,和音樂廳如出一脈的現代簡約風。
牆面應該
參差不齊的反射波率用大大小小的木塊來層疊。
無數麻將塊大小到寬如桌面的木塊參差定位,反而展出一種密集美感,卻又透過各種起伏造型跟大小不同破壞了密集不適感。
還是儘可能的多增加座椅,可能稍稍有點擠,巨大的二層三層看臺甚至都沒有固定座椅,用弧形臺階保持關係。
所以二層、三層的票價就極其便宜,白天甚至能到五毛錢一張票,晚上八點的正式演出也不過兩元。
為的就是用日復一日的演出,堆積更多熱愛藝術、伴隨藝術成長的市民。
這開場表演,當然就是荊小強親自上陣,那一身當初在丁師傅店裡做的禮服。
成玉玲還專門派司機去把丁師傅一家接過來了,老師傅一家穿得可正式了。
沒有給權貴的包廂,就坐在前排靠邊點,成老太也很正式的穿著旗袍戴著珍珠項鍊,荊小強提前給大強媽說了其實不用太正式,可老太太勸不住。
好在用強之後陸曦才沒穿貂,這特麼才九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