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荊小強的歌唱,就像傑哥的武打。

相比整個國家工業化、科技化的追趕,這種個人靈氣的展現,屬於成本最小的國際領先地位獲得方式。

動畫也是。

荊小強真是無意中把最先進的技術,跟最有才華的動畫大師們聯絡起來。

電腦工場的優勢展現無遺,這些大多是已經畢業的高校生相互配合工作了半年多,嫻熟的把一架魔獸造型分解成好幾個部分。

頭部、軀幹、手腳、武器、盔甲等等交由不同的人分頭做,五六臺工作站同步進行建模的速度就非常快。

動畫大師們也能分別指導細節。

就這,周圍還有幾十位建模工作人員拭目以待。

然後再透過區域網跟儲存卡傳遞模型工程檔案,在最後的建模高手操控下組合起來。

雖然都還有些不滿意細節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造型也還略顯生硬。

但這玩意兒能立刻動起來啊!

頂級動畫大師的特點就在於他們熟悉每個動作的分解,單單一個揮手,帶動肩部的左右平衡,頭頸要怎麼聯動,動作不是簡單的A到B,而是中間還有沉肩搖擺的細小回旋,整個動作才會看起來自然有趣。

面部表情,頭盔鬆緊程度都會隨之有些變化。

這也是全動畫跟有限動畫的區別,後者只要大概把動作出來配合劇情就行,而前者要在動作裡就傳遞出劇情。

沒有渲染的工程檔案,立刻就能在螢幕上以網格狀的造型動起來!

一手斧子,一手盾,伏地再咆哮的身姿動態所見即所得,還能馬上進行調整!

電腦工程製作的最大特點還在於,賦與了每個部分不同材質的特性之後,稍微渲染下,利刃的硬度反光跟皮革、毛髮的光澤自然就會產生對比差別。

做了一輩子的動畫大師們歎為觀止……

哪怕絮叨如宮崎峻,還能提出很多需要修改的動態特徵,但大家已經清楚,這絕對是個革命性的新工具。

能徹底顛覆推翻原有動畫模式的洋槍火炮,不掌握就一定會被遠遠拋開。

曾經在市場經濟改革大潮中,失去國家經濟支援的動畫大師們,外部遭受眾多來自國外文化產品的競爭,心態還要在藝術跟金錢之間來回徘徊,放不下架子跟過往榮耀去恰爛錢。

被時代淘汰就是必然了。

現在卻在懸崖邊緣被荊小強拉住,他再清楚不過這種心態,一如當年那個抗拒改變的自己。

更如同魔鬼似的補上最後一環,默默的在旁邊白板上勾畫出要求女巫、獸人、聖騎士、矮人工匠的造型組合。

再列出詳細合同要求∶三十秒開場動畫,製作費用二十萬,現在已經完成第一個人物造型,算兩萬吧,參與各位都有,建模主管負責統計記錄。

整個《魔獸世界》遊戲開發,初步先準備十段這樣的動畫,去鎮住製作遊戲本體的焦盆公司!

之前這錢肯定只能給焦盆公司賺,現在當然顧著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