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新校區這邊的師生教學質量肯定噌噌上漲!

就像杜若蘭表達的那樣,整個教學積極性空前高漲。

哪怕老校區那邊頗有人酸溜溜,這不是搞得跟戲班子似的,學藝幾天就往臺上跑。

可學戲劇的目的不就上臺嘛,真像餘舒凡他們那樣研究青樓音樂,搞些莫名其妙的學術課題?

還成本低,學徒上臺拿什麼演出費,每人有十塊二十

塊的每場補貼,這音樂廳從建起來就不是為了賺錢。

大頭都付給交響樂團了。

大家依舊拼了命的爭取演出機會,大學生還不會這麼斤斤計較,而且都知道演好了才有機會到HK、焦盆、花旗駐紮,那就是拿外匯補貼,嘎嘎叫。

幾個練舞廳隨時都是各專業師生在揮汗如雨。

積極性超級高。

以前哪怕有海外勞務機會,還是覺得很遙遠,現在就身邊無比接近。

而且機會非常平等,主角、配角、龍套甚至幕後服化道,每個環節都需要人,看看這次連劇場管理都跟著出去人了。

真是每個環節都在努力,包括老校區的各個專業師生,早起練功、下午沒課就來歌舞中心各個崗位能參與就跟著學習提高的學生多得很。

當然都沒來看錶演的市民多。

週末節假日下午從兩點到八點有四場演出,歌舞劇為主,舞蹈專場、戲曲專場也有,甚至還有話劇、兒童劇。

平時兩到三場,全都場場客滿。

隨著預告荊小強今晚有演出,得了訊息的觀眾迅速排隊搶票!

正如當年在歌舞廳都人潮洶湧的樣子,現在不過十塊錢,就能聽一場荊小強詼諧有趣的音樂會,絕對是滬海市民現在最享受的文娛活動。

從走近音樂廳建築,穿過廣場,老頭兒就有點吃驚。

不是建築、廣場多高階,哪怕這放到二三十年後也不會落伍,但在經濟發達的焦盆,標誌性建築水準已經過了這個平均線,他很習以為常。

他敏銳感受到的是市民們穿著平凡跟臉上洋溢神彩的反差。

哪怕是滬海,內地全國最好的城市,服裝還是很灰暗,黑、白、綠、藍為主,女性的大紅大紫都是不多點綴。

但都壓抑不住他們的自信跟驕傲,還有看見荊小強時,已經開始逐漸養成的體面,揮手歡呼但不簇擁擠上來,阿拉滬海寧都是見過世面,知道要保持這種距離,才不會跟鄉巴佬一樣擠鬧。

有不少人還喊:“今天唱什麼呀?”“出差回來了?大家都很想念你!”

荊小強也笑著揮手:“今天有好歌,要招待焦盆來的朋友呢。”

哦哦哦,一看這個白髮老頭就是焦盆人,居然有人都能打招呼:“空幫哇......砍給以......”

也有不靠譜的:“喲西呦西,歡迎你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