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雲燕、杜若蘭和羅莉聽聞訊息,馬上就要跟著荊小強去。

被荊小強拒絕了:“不是輕視女性,而是戰爭讓女人走開有一定的科學道理,這種時候糙老爺們兒更好使!”

而且在一切都不明朗的時候,人越少反而越方便。

當然也不是他一個人,在滬戲找了個那邊縣市的男生做嚮導。

陸松源把他那輛切諾基安排出來帶兩個汽車兵,都是在航空部隊基建單位幹過十多年野外的退伍老兵,開車修車都沒問題。

最後從滬戲以往有下部隊慰問經歷的男生中找了四個人。

八個人立刻驅車前往皖徽,兩部越野車後座後備廂都塞滿了泡麵和麵包、水箱、飲料。

連滬海這個時候都還看不著瓶裝水,總不能拿外國人帶進來的玻璃瓶礦泉水吧。

荊小強已經儘量去大商超採購了,最後還是買了一堆嶄新的塑膠水壺裝涼白開帶上路。

女生們在食堂幫著灌好水,送男生們上路時候,的確有種上戰場的感覺。

荊小強強調他們主要是去探路,搞清楚狀況,接下來才是需要更多人手參與前線慰問的工作,所以這些日子也別放鬆了準備,還叮囑杜若蘭把那倆外國朋友稍微拉著點,在局勢不明朗的時候不要節外生枝。

陸曦卻只問錢夠不夠,部隊子女就這樣,爺們兒上前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需要的話她去買車負責運輸,不會有悲悲切切的墨跡。

成玉玲更有大戶人家風範,讓荊小強放心去,注意安全為第一要務,其他家裡的事情都交給她,各位花花草草都不用分心。

其實從上路就能看見,子弟兵已經一如既往,一如既後的開始奔赴最危急的地方。

四五百公里的路上,時不時的能看見軍車。

很明顯局勢確實有點危急。

但又沒到全動員的地步。

好像他們是偵察兵正在前往四面八方檢視訊息。

越往皖徽走雨越大,就像老天爺在這邊鑿開了口子似的不停傾瀉!

過長江大橋的時候副駕駛的那個男生只感嘆從未看見過江面這麼寬……

等進入皖徽區域到處都是水茫茫!

誰能想到僅僅是因為雨太大,又持久。

這場往年梅雨季節的連綿大雨,已經下了七八天。

作為常見的自然天氣,本以為下個幾天就見晴。

隨著持續降水,人們多少感受到一點異常。

這沒日沒夜的暴雨,已經下出1000毫米的雨水,屬於這一帶差不多全年的降水量。

水患就是這樣,剛開始溫水煮青蛙,農家還覺得可以趁機休息兩天。

慢慢雨不停,小河溝變大水流,水庫池塘開始暴漲,各種四面八方的朝著河道彙集,河道壓力變得巨大。

而且還不是山洪爆發那種一瞬間,持續了一週多才讓部分人感覺緊張起來。

所以荊小強他們絕對算是第一撥兒靠近的人。

最早新聞裡強調的縣城其實還不是最危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