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閒庭信步就是反擊(第1/3頁)
章節報錯
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兩個字,爛俗!
哪怕用不同語言表達,也是這兩層意思:
不是指破爛,而爛大街的那種氾濫旋律、曲調、唱腔、表現力,不要錢的廉價堆砌,包括荊小強的唱功,都是滾瓜爛熟的那種爛。
專業人士還是有水準的,肯定偷偷來聽了現場,精準把握到荊小強演唱的最大漏洞。
他都是在演,連什麼用感情驅動唱腔,都是演,那種熟極而流的技術化操作,無情的演唱機器。
譬如什麼深情副歌的高潮部分,在荊小強這裡永遠都是精準把握到該怎麼輸出就怎麼來,斷沒有激動興奮到唱破音、情難自已,哪怕有,也還是內心衡量過需要這樣打動觀眾,那就“破”一下、“亂”一下。
特別是《when we 》這種很容易打動人的抒情歌曲,這兩年已經唱了無數遍的荊小強更是技術流到極點。
精準到每個音怎麼才是最佳解,都無腦輸出。
換算到藝術界繪畫界,可能就像3d列印那麼精準,絕對看不到瘋瘋癲癲的靈光乍現、神來一筆,該一百分就不會九十九,也不會偶然來個一百一。
高階的藝術家可能才會品味出荊小強的演唱,沒什麼藝術性,就是天賦唱功太強了。
但俗就讓音樂界更加不屑一顧,瘋狂抨擊。
這裡固然有點荊小強陪米高唱歌,故意油膩油滑,免得搶了朋友風頭的自覺性。
也還是他的演唱特點,怎麼最能打動人怎麼來,說白點就是迎合聽眾,人家喜歡什麼我就唱什麼,而不是藝術家最喜歡標榜的引領觀眾,特立獨行,高高在上。
平庸的唱腔,只為了取悅觀眾,毫無藝術內涵,就是個賣音色的歌手……
諸如此類的抨擊,在各種媒體上爆發。
按照荊小強的經驗來說,這背後沒人串聯掌控局面都不可能。
就像上次在東京,他那種朝著流行音樂傾斜的作風,不也引來古典音樂界的全力抵制,還號召商業品牌不要贊助他麼。
歐洲沒這麼商業化,就是直接從學術派來否定。
大清早三人又準備出門去逛街加血拼,經紀人、助理們就來提醒今天記者特別多。
到了大堂一窩蜂的追問刺激撩撥荊小強,各種歐洲音樂界的名人、大腕、行家都在嘲諷這位華人歌手。
說得可難聽了,“這種從唐人街泥坑裡滾出來的蛆蟲,就不應該痴心妄想來登堂入室……”
“在花旗玷汙了古典音樂,又蔓延到歐陸市場,絕對不允許這種靡靡之音混淆視聽……”
“毫無音樂人格的市儈之徒……”
這時候就顯出傑斐遜的重要性了,哪怕當年他還只是無名之輩,也能發出自己的聲音。
哪像現在一面倒的抨擊。
光看這些評論文章,專業人士都恨不得把荊小強千刀萬剮了。
也顯出安寧這號兒不懂外語的好處,終於擺脫了其他鶯歌燕舞,兩人在巴黎最頂級的豪華酒店套房歡天喜地的廝混,別提多開心了。
現在神清氣爽的粉潤水光,被這麼多激動的記者圍住,還覺得是自己男人夠火呢,笑嘻嘻的讓開點那拍立得留影。
可馬上看見米高的表情,還是反應過來不那麼愉快:“怎麼了?怎麼了?”
米高難過極了,他沒想到歐洲記者的惡意這麼大,起碼他來歐洲也沒遇見過這麼全面惡毒的評價,簡直都充滿仇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