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第1/4頁)
章節報錯
這就是大場面的節奏感。
在剛剛劇烈滾燙的搖滾節奏之後,用一曲《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來舒緩情緒。
那就太舒服了。
如同熨斗推過紛亂的情緒那般整潔。
重新站起來之後,中森明萊還從未在焦盆開演唱會,沒有這樣公開演繹歌曲,特別是這樣一首全新的歌曲。
必須承認,焦盆歌手在捕捉人性的敏銳上,比花旗歌手多了幾分細膩。
如同他們推崇的工匠精神,細化到極致總能產生佳作。
對於大方向模糊,不知道去往何方的時候,隨便選個題材專研到極致,也能成為名匠。
哪怕是一道料理,一把鋼刀,一盞燈籠,在焦盆人看來,隨便什麼都能鑽牛角尖。
在沒有中美大國這種超級體量來碾壓之前,這絕對是種行之有效的生存方式。
只可惜在全球化經濟,以及超級經濟大國面前,就是落後的生產力。
但在藝術創作上,這絕對容易出精品。
就像第一首的世界盡頭那樣,每個成年人都會緬懷青春。
現在,每個成年人都會有那麼一段難熬的時光。
也許從聽到歌詞第一句,就“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所有人都會聯想到她曾經自殺的過去。
肯定會毛骨悚然的震驚!
沒聽過有人這樣寫歌吧?
把自己自殺的心情都寫出來。
可等到歌詞多唱得幾句,就變成了渾身雞皮疙瘩,那種彷彿在訴說自己人生的共鳴感來了!
誰沒有艱難過呢?
不停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對生活、對世界充滿失望甚至絕望的痛苦。
會問為什麼世事不如意,為什麼沒有人來幫幫我的無聲嘶吼。
這首歌就唱出了絕望無助時候的心聲……
聽見海鷗在碼頭的悲鳴;
鞋帶鬆了這樣的小事都會想著一了百了。
成年人的世界,崩塌也許就是個瞬間。
多少人都曾在心裡苦笑著說出那句,毀滅吧,趕緊的,累了。
聽不懂這首歌的人,也許才是幸福的,命運一直都足夠善待這種人。
可大多數現場觀眾瞬間就明瞭。
感同身受的明瞭。
這回是看臺上無數人,不知道為什麼站起來聽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