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鑽研到幾個音符間就得有畫面感,感知情緒性格。

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牛角尖地步。

等到人聲的時候,更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譬如要搶拍,要重音移位……

換簡單說法就是哆來咪發唆,本來應該在發開口唱腔,卻故意搶拍到咪開始唱,搶個八分音符進段落,唱到後面又神不知鬼不覺的歸位。

這樣可以讓歌手錶達感情有種噴薄欲出的急切感……

荊小強這種無情的演唱機器都臥槽。

他試了下,好像的確有點不同,唱出來給人感覺情緒不一樣。

但有這個必要嗎?

在荊小強看來,這又走進了古典音樂那個鑽牛角尖的誤區。

就像網路後來動不動就是每天幾千幾萬的量,讀者還嫌不夠滿意,這時候還能像古時候的詩詞那樣百般推敲每一個字嗎?

荊小強公開說:“我不是說這樣的推敲不好,而是時代變了,幾百上千年前詩歌是主流,能寫詩歌的人極少,能有一首傳唱大家都很激動回味良久,古典歌劇也是這樣,可現在呢,焦盆每年有多少歌手多少專輯,你們知道網際網路普及之後,更多草根歌手湧現,每天是以海量計的新歌湧現,你還這麼推敲,跟不上節奏的!”

中森脾氣很固執,出道成功以後就叛逆公司安排的甜美形象,走自己的成熟風格。

戀愛中更是啥都聽不進去,一意孤行到自殺。

但現在對荊小強說的,就只一個勁抱歉狗妹拉塞……

須藤在旁邊聚精會神。

啊,不經過未來三十年的世界鉅變,真的很難理解這種時代對歌唱的影響。

荊小強卻簡單明瞭的論述出來。

關鍵還粗暴,直接抓過吉他就開始演唱《當你老了》、《這世界那麼多人》、《陰天》,甚至還順著這種風格唱了首《慢慢喜歡你》。

就在唱片公司搭建出來的錄音棚裡,勉強塞下樂團成員,但外面卻站滿了滾社成員和音樂愛好者,一起傾聽外放音響在荊小強一片日語論述之後,開始彈唱。

搞那麼多精細的花樣作甚?

優美的旋律,直接就像一把錘子砸到每個人心房上。

精細到每個音符都要糾結推敲,就彷彿打拳的時候還要帶個量角器去算算擊打角度對不對,錯半分都不是最佳發力。

可去特麼的吧,在絕對的力量和唱腔面前,這些花裡胡哨的都是紙老虎。

荊小強就是用碾壓式的優秀歌曲、深沉磁性的唱腔,直接烘托出感情。

“書裡總愛寫到寫出望外的傍晚

騎著單車還有他和她的對談

女孩的白色衣裳,男孩愛看她穿……”

餘舒凡和鄒珣都屏住呼吸了,直接醉過去的那種。

現場無論男女,都被這種詞曲勾勒出來的畫面感打動了。

哪怕聽不懂漢語的幾位小日子,也閉上眼感受這唱腔裡面的表情和神態。

搞那麼精細做什麼,詞曲就夠了!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觸,越精細反而越容易導致感覺錯亂。

大道從簡!

所以唱完之後,中森忍不住星星眼:“最後這首我也要唱!歌詞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