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藝術源於生活(五一雙倍求月票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首先就是技術上。
《泰坦尼克》成為災難片的經典,有很多前所未見的精彩鏡頭,艙室裡面爆倉漲水、整個船艙內部傾覆,華麗的餐桌鋼琴滑撞破壞,那種有序在災難面前粉碎的視覺衝擊很強烈。
但首選最強烈的,還是斷裂的巨輪前後兩截豎起來往下沉沒時候的大場面。
荊小強肯定要複製的。
其實這裡比泰坦尼克好實現,畢竟也就登船是在傍晚,後來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幾個小時之內的夜間。
夜色是外景的最好助手。
所以遠景是用三四米長的模型來實現,滬戲舞美專業精英盡出,跟滬海電影製片廠的師傅、造船廠工人以及滬海航模協會,共同完成了這個幾萬塊的模型。
在那個年代已經是超貴超貴的大模型,各方都覺得很過癮。
恰恰滬海也是有很深的膠佬傳統,做模型的功底在全國都居於領先水平。
整個劇組轉戰海邊,這幫膠佬都鍥而不捨的跟著一同前往。
不拿錢都行。
美其名曰要隨時修補,而且拍完了能把殘骸什麼送給他們就感激不盡了。
因為和製作圖就是斷裂成兩截的大模型不同,近景就是個巨大的近似於一比一,半截甲板塊!
鋼架表面覆蓋船板,水下加配重,在海邊要把這三十多米高的一塊單板豎起來,然後武行們從最高點的“船尾欄杆邊”“船頭欄杆邊”失手摔下來!
這就是十層樓高啊!
等於是把一棟十層高樓從平躺到豎立,然後無數人在夜色中墜樓!
畫面當然刺激了。
這套做法,是hk電影業、國內電影界一直到新世紀前,都很少用的套路。
人家是在水下加了一套液壓系統推動“半截斷船”。
這裡沒那麼強的液壓水平,那就用太平號自己來拉,這條冷藏船自帶起重機的。
而且也沒泰坦尼克那麼大,那條世紀巨輪四萬多噸排水,兩百七十米長,墜樓場景等於是從二三十層樓上往下摔。
這裡縮減下,其實依舊足夠震撼。
至於人家耗費巨資模擬船體傾斜的室內鏡頭。
荊小強動用了船廠的幹船塢和慣用的橡膠氣墊,把拖進船塢差不多要落地的“太平輪”一側墊上很多橡膠充氣墊,推歪了整條船!
本來應該到三四十度那種驚險刺激的大角度,這裡十多度站不穩就足矣,其他的就是把攝影機安裝在特製的穩定架上反向傾斜。
演員們只要表現得比之前更加傾斜,然後攝影機補充角度就夠了。
這裡又要用到舞臺劇裡面相當多的傾斜舞姿特點。
所以到外景地拍攝的主要就是大船板、夜景和一系列災難大場景。
為此還特意之前花了不少時間在海邊圍了個百米級的大水池。
但最重要的是需要荊小強來疏通這邊的海防關係。
這可是當年右岸反攻大陸的重要方向,肯定是現在海軍的重點駐守區域。
所以這趟小鬼子不能跟著也是應該。
拍電影肯定要遞申請。
換別人可能比較麻煩,滬海電影廠都比荊小強麻煩。
他這找陸媽媽打個電話,那邊笑出聲:“來呀,邊防陸軍、空軍你都去慰問演出,終於輪到我們海軍了嗎?趕緊來!”
於是歷史上海難發生後,附近首先趕到的外國軍艦,本來做了模型的,現在也有近景可以取了。
更提供了大量的人手當群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