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荊小強把事情想簡單了。

在他想來,拷帶不過就是個翻錄磁帶的小生意,能有多大規模呢。

他想找的是這種對磁帶市場很熟悉的人。

沒準兒能跟餘舒凡配合,不能光是青樓姑娘一個人撐唱片公司吧。

現在自己身邊聚齊了陳丹尼、beyond、王峰,外加未來的歌舞劇院,可以考慮在這方面做點準備了。

可實際上就在十年前,滬海普通工資在四五十塊的時候。

一盤港臺歌星的磁帶已經賣到二十塊。

這就是落後地區連磁帶都沒法生產的情況下,生產力極為低下的任人宰割。

內外雙軌制也就是這樣推動起來的。

從涉外酒店、房產購買,普通貨品的憑票購買,都必須內外有別,不然脆弱的國內經濟鏈會被輕易碾碎。

當然那時全國也沒多少錄音機,所以問題不算太大。

隨著國內逐漸能生產劣質空白磁帶,三五塊錢一盤,這個巨大的價差必然會被有些聰明人發現。

就像荊小強都能靠著在涉外酒店拿美元小費,賺出一輛凱迪拉克來。

滬海人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口岸優勢和商業基因。

八三年就有人開始翻錄磁帶賣錢,到八五年雙卡錄音機在國內面世,更是鳥槍換炮。

警察介紹那時候就有人敢花一兩千買臺進口雙卡錄音機,然後連軸轉的翻錄,生產拷帶。

三塊的空白帶,拷好加影印歌單賣六塊,一天能賺出一個月工資。

那還不賺到眼睛充血,賺到姓啥都忘記了。

通宵拷,沒日沒夜的拷。

人停機器不停的拷。

不過荊小強做健身指導收小費的時候,他很清楚這只是個臨時生計,賺個快錢能站住腳就行。

因為他知道時代在不停變化,更知道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可普通人沒他那麼多技能,也沒這種時代眼光。

只會想著做大。

既然一臺機器一天可以賺幾十上百,十天半個月就能回本。

如果我同時有兩臺、十臺更多臺呢?

滬海人還是敢想敢做,迅速轉變成了規模化生產。

哪怕搞不到磁帶生產線,也不懂技術上怎麼生產,卻能靠著一堆錄音機大量複製複製。

還在滬海地區周圍形成了巨大的口碑效應。

本來就相對文化程度比較好的江浙地區,樂迷不少,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消費能力都比其他地區強。

很多人來滬海都知道去音像出版商店買最新最好的磁帶,更知道花一半的錢就能在外面買拷帶。

一來二去口碑相傳成了圈子。

對警察來說,這是非法文化製品肯定要抓,雖然他們也沒有盜版的概念,但萬一裡面有什麼反動東西傳播就是大事兒。

所以有關部門三天兩頭抓,抓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