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榮安堂說了會話,樂瑤便出來了,隨後又去了歸燕閣給楊氏送了衣服和帕子,本來給董樂安和董樂邦的衣服想讓母親給送過去的。

但一想到大堂哥成親他們一定會回來,於是便想著等到兩人回來,自己親手送給他們,也算是一份驚喜。

很快便到了董樂賢娶親這一日,府裡張燈結綵,一派喜氣洋洋,樂瑤起了個大早,穿戴一新,先去歸燕閣去找楊氏。

結果一進房間,便發現父親母親,兩個哥哥全都穿著自己做好的新衣裳,樂瑤有些目瞪口呆,“你們怎麼都穿上了?”

董樂邦笑的一臉驕傲,“這是我妹妹給我做的第一件新衣裳,我自然要穿出來讓大家都見識見識。”

董樂邦這樣的心思,其他人也都是,尤其是楊氏,女兒都快十四了,雖說十六及笄了再定親,但誰家不是老早就開始相看了。

她女兒這麼好,她自然要提前做準備,也好讓京城的夫人小姐們都知道,她女兒除了醫術,針織女紅,廚藝,管家理事樣樣不差。

樂瑤看著全家人恨不得出去炫耀的表情,真想捂臉,她發誓當初做衣裳的時候就是一時興起,真的沒有讓爹孃哥哥穿著在大哥的婚禮上炫耀的意思。

在歸燕閣用了早飯,父親母親哥哥們各自去忙了,樂瑤則去了榮安堂陪明氏,董詩云姐妹們也是一樣。

很快便有夫人小姐們都陸續過來了,樂瑤姐妹幾人也都忙著去招呼人,今日能來董家的,要麼是董家交好的,要麼就是惹不起董家的。

更何況,現在正好是吏部一年一度核查官員政績的時候,更沒人在這個時候在禮部侍郎府找不痛快。於是樂瑤姐妹這邊都是一切順利,言笑晏晏。

另一邊夫人們處,大家都說些吉利話,女人的話題無非就是孩子和首飾衣裙等類的,話題不知不覺就轉到了衣服首飾上。

袁夫人笑著道:“要說這衣服做工,我看董老夫人這身衣裳還有抹額無論是繡工還是式樣都比我們的好看,穿著人也精神顯年輕,也不知這衣裳是出自哪家的。”

明氏聽袁夫人這麼說,笑著擺擺手,“快別說好話哄我了,我一個老婆子哪裡有你們年輕人好看,我這衣裳也只是我那四孫女孝敬我的,看著過得去我就穿上了。”

樂瑤在京城的名聲響亮,大家都知道她在董家排行第四,如今聽老夫人這麼說,大家都暗暗驚奇,沒想到董家這個女兒不僅醫術了得,就連繡活也做的這麼好。

人家又是縣主,父親位居禮部侍郎,一些有適齡兒子的夫人暗暗動了心思,武安侯夫人就有些意動,朝楊氏看去,細細一看就發現楊氏身上的衣裙陣腳和老夫人身上的出自一人之手。

莫夫人也和楊氏相熟,笑著問楊氏:“你這身衣裳也是樂瑤做的?”

楊氏笑著點頭,“那孩子孝順,給我和她爹,還有兩個哥哥都坐了一身,我這帕子也是她繡的。”

說著就將自己手裡拿著的雙面繡的帕子遞給了莫夫人,其他夫人也都過來圍觀,衣裳上的刺繡不能趴在衣服上看,但這帕子卻是能就近看的。

其中一位夫人看了後驚呼,“竟然是雙面繡,縣主果然是冰雪聰明,聽聞這雙面繡極其難學,沒想到縣主這般小小年紀就繡的這般好,若是我沒記錯,縣主今年應當才不足十四吧。”

這夫人這麼一說,其他有些人難免帶上了懷疑,雙面繡難以學習,他們這些人又不是不知道,當年他們多少人請了專門的師傅來教都沒有學會。

樂瑤一個不足十四的小丫頭就繡的這般好,那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才能學到這般。

袁夫人這時笑著道:“當年在荒州的時候,我就看出這丫頭在刺繡上頗有天賦,只學了一年的平繡就繡的比針線房的繡娘還好。”

“也就是這雙面繡比較難學,她用了三年時間能繡成這樣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還以為樂瑤用兩年就能學會呢。”

袁夫人這話說的,諸位夫人心裡頗不是滋味,不過再也沒人懷疑這些東西不是出自樂瑤之手,這裡還有個證人不說,就說人家年紀小小醫術高超,那這刺繡對這樣的天才來說,好像也不是什麼難事。

蘭氏在一旁看得心裡很不是滋味,今日是她兒子的婚禮,憑什麼讓樂瑤一個小丫頭片子出風頭。就算要出風頭也是她的女兒出。

這樣想著蘭氏臉上不免帶出來了些,袁夫人自從袁隱蘭和董樂邦定了親後,就讓人打聽了董家的情況。對於蘭氏的性子也多少有些瞭解。

於是便第一時間看到了蘭氏臉上的表情,袁氏笑著看向上頭的老夫人道:“要我說還是老夫人會教養孫女,誰人不知董大小姐琴棋書畫樣樣不俗,是京中有名的才女。樂瑤不僅醫術高超,女紅繡工也這般好,可見是老夫人會教導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