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奪舍重生李恪,修羅鎧甲!(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0名:李恪(天命之子)】
【介紹: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生母隋煬帝楊廣之女李世民的楊妃。
唐太宗繼承皇位後,李恪被封為吳王,由於天性英武果斷,文武雙全,儘管他不是嫡出,但深得唐太宗寵愛,唐太宗常在群臣面前稱讚他有自己的風範。
史書記載唐太宗評價李恪:“吳王恪英果類我。”
本來唐太宗從來沒有為太子的問題憂愁過,因為他早就認為太子李承乾,可以繼承他的大統。
但是,隨著時間流逝,李承乾變得恃寵嬌縱、胡作非為,唐太宗對其多次規勸無果,皇四子李泰同樣深得唐太宗寵愛,萌生謀奪太子之位,親兄弟交惡,而李恪卻從沒想過要謀奪太子之位,這一切唐太宗都看在眼裡。
按鴻蒙金榜降世前的未來,貞觀十七年,李承乾派人刺殺弟弟李泰失敗,因害怕唐太宗賜罪,勾結侯君集等人起兵逼宮,想先下手為強取代唐太宗,但事情敗露,唐太宗對李承乾痛心疾首,廢掉他的太子之位。
在改立太子問題上,李泰有意謀奪太子之位,唐高宗在權衡利弊之下,立皇九子即嫡三子李治為太子。
其實唐太宗考慮過立最喜愛的李恪為太子。
唐太宗發現李治性格懦弱,不是繼承他大統的理想人選,他把長孫無忌找來,說:“你勸朕立治為太子,治懦弱,恐怕不能守住大唐,吳王恪英武果斷有朕的風範,我想改立他為太子,怎麼樣?”
對此,長孫無忌堅決反對。
唐太宗又說:“你是因為吳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對的吧。”
由於長孫無忌極力爭辯,最終唐太宗放棄這個想法,但是長孫無忌卻深深忌恨李恪,他一直想找機會除掉李恪。
後來李治順利繼承皇位,是為唐高宗,而李恪這麼多年來,一直恪守藩王本分,治理封地政績顯著,唐高宗敬重兄長李恪,對他一再加封。
可惜,到了永徽四年,李恪的命運因一宗謀反案發生變化。
房遺愛是名臣房玄齡次子,娶了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陽公主為妻,後來高陽公主犯事失寵,房遺愛又犯事被貶,心生不滿,兩人勾結柴紹之子柴令武等人,企圖發動政變,廢掉唐高宗,擁立唐高祖第六子荊王李元景為帝。
但事情敗露,一干人等全部被抓,由長孫無忌審理此案,就是因為這宗謀反案,長孫無忌趁機把李恪牽連進來,並偽造了李恪參與謀反的證據,李恪死罪難逃。
唐高宗希望赦免唯一活著的兄長,但群臣力阻,最終李恪被處死在長安城,年僅34歲,諸子盡數流放,唐太宗最喜愛的兒子就這樣蒙冤被殺。】
……
氣運榜排名第10的人,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三兒子李恪。
伴隨著李恪上榜,不少大料被曝出。
首先是唐高宗是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的唐高宗,不是如今的太子李承乾,而是李治。
其次是太子李承乾和侯君集造反,被廢了太子之位。
之後是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勾結柴紹之子柴令武等人,企圖發動政變,廢掉唐高宗,擁立唐高祖第六子荊王李元景為帝,長孫無忌順水推舟,冤殺了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