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接下來,他恨不得手刃趙高。

……

秦二世三年,九月,丞相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

五天後,子嬰誅殺趙高。

十月,項羽率軍進入咸陽,屠城縱火,殺害子嬰。

事情要做秦始皇在巡遊途中去世,胡亥矯詔篡位,聽信趙高讒言,將蒙恬、蒙毅兄弟二人囚禁起來,準備處死他們。

子嬰向秦二世進諫說:“我聽說以前趙王遷殺良臣李牧,而改用顏聚;燕王喜暗用荊軻的計策,而違背秦國的條約;齊王建殺他的先世忠臣,而用後勝的謀議,這三位君王,都各自因為改變舊規而喪失國家,殃禍降到自身,現在蒙氏一族,都是秦國的大臣和謀士,皇帝卻要在一時之內捨棄他們,除掉他們,我認為這不可以,我聽說輕於思慮的人不可以治理國家,不能廣納眾智的人不可以保全帝王,誅殺忠臣而任用沒有節操品行的人,這是對內讓群臣不能相互信任,對外讓戰士的鬥志分離!我認為不可以這樣。”

但秦二世不聽子嬰的勸諫,派人殺死蒙恬和蒙毅。

不久,秦二世胡亥又在趙高的蠱惑下,對大臣以及始皇帝的皇子、公主展開血腥大屠殺,子嬰有幸逃過此劫。

秦二世三年,完全掌握了朝政,野心極度膨脹的丞相趙高試圖自立為帝,透過指鹿為馬清洗朝堂後,派女婿咸陽令閻樂逼殺了屠盡兄弟姊妹成為孤家寡人的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死後,趙高召集大臣告知誅殺秦二世的情況,然而發現群臣和將領們都不支援他,不得不迎立子嬰。

但趙高也留了一手,聲稱六國故地相繼起事,秦已失去對境內的控制權,並說:“秦本來只是諸侯,始皇統一天下,所以稱帝,六國各自獨立,秦國地方更狹小,竟然以空名稱帝,這樣不行,應該像以前一樣稱王,才合適。”

故而子嬰不該再稱皇帝,只適合當王,並讓子嬰齋戒,到宗廟參拜祖先,接受傳國璽。

趙高稱子嬰為秦王,其實是為了日後自己繼續篡位做準備。

齋戒五天後,子嬰和他的兩個兒子以及宦官韓談商量說:“丞相趙高在望夷宮殺害秦二世,害怕群臣誅殺他,便假裝申張正義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竟與楚國相約,滅掉大秦的宗族後稱王,如今讓我齋戒朝見宗廟,這是想在宗廟趁機殺掉我,我裝病不去,趙高必定親自來請,趙高來後就殺死他。”

於是,子嬰便假託生病,不理朝政,趙高數次派人來請子嬰,子嬰不去,趙高果然親自前往子嬰所在的齋宮,說:“朝見宗廟有關國事,大王為什麼不去?”

趁此機會,韓談刺死趙高,並誅滅趙高三族,在咸陽城內示眾。

秦王子嬰元年,十月,項羽率大軍攻破武關。

此時,群臣百官都背叛大秦而投降項羽。

一個月後,項羽率領大軍攻入咸陽,立刻殺死子嬰,縱火焚燒秦宮室,並進行大屠殺,大秦累代之積至此一炬而盡。

嬴子嬰在位,僅46天。

在後世,嬴子嬰的身份一直是個謎。

有人說他是扶蘇之子,胡亥兄長扶蘇的兒子,名嬰。

有人說他是始皇之弟,秦始皇的弟弟,名子嬰。

子嬰的遭遇、才幹及影響力絕非秦二世或同輩所能及,胡亥對待自己的兄弟絕不手軟,子嬰若是胡亥的兄長,為何能存活下來?

第三個說法是子嬰仍胡亥之兄,胡亥的兄長,始皇帝的兒子,名子嬰。

這種說法比較最站不住腳,趙高、李斯、胡亥要密謀除長以立幼,只要嫡長子扶蘇或者其他比胡亥年長的秦始皇之嫡子活著,胡亥就沒有資格即位。

胡亥繼位之所以名正言順,就是因為他是當時秦始皇存留在世間的唯一的年齡最大的嫡子,包括扶蘇在內的胡亥的十七個哥哥都已死去。

格格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