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蔡叔,還是蔡叔考慮周到。”韓茂恍然大悟,連忙感謝。

想想也是這個理,說到底,他和蔡琰還屬於沒有名分,傳揚出去,對他沒啥影響。

但對蔡琰的名聲,就會有一定的影響,而帶上一些年輕人去,就不礙事了。

這一刻,他忽然明白,為何歷史上很多詩會,或者燈會,年輕男女很多。

這樣事情多了,大家見怪不怪,習以為常,就不會有人說閒話了。

“德明,這些事,這麼多年來,蔡叔見的太多了。”

蔡谷擺了擺手,而後想到了什麼,就聽他又道:

“說起來,若非大哥的身份和威望,換做旁人,就算你們單獨去,影響都不大的。

只要明日納采之事傳出,就無甚影響。

但生在我們這樣的家庭,一舉一動,都有旁人關注和效仿的。”

看到韓茂若有所思,蔡谷點了點頭,繼而又道:

“大哥常說:我們對外需要謹言慎行,對內做好自己,儘可能不影響別人,給人造成不好影響。

同時,也不要因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規矩為人而定不假。

但規矩不是一成不變,不是死板的,有時候,要因人而異,因事而定,需要略作小小的變通……”

聽得蔡谷這一番長篇大論。

韓茂震驚於蔡邕的開明,繼而又釋然了,他鄭重躬身向著蔡谷一禮,道:“多謝蔡叔指點,茂受教了!”

他是真心覺得蔡谷這一番話,和昨個席上,種種事情。

令他明白,就是如蔡谷之言,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同時,他也想到關於蔡邕的一件事:

那是桓帝時期,朝廷認為州郡會相官官相護結黨營私。

於是,下詔令:互為婚姻的家庭和兩州之士,不得互相擔任刺史,監察官等。

甚至又有更為嚴苛的《三互法》,規定互為婚姻家庭和兩州人士不得互動為官,禁忌更加嚴密。

如此一來,就造成選用官吏,非常不容易。

普天之下,十三州之內,有十一州的人都不能擔任幽、冀兩州的官職。

這就造成嚴重的後果,到了漢靈帝時,致使二州的官職,空缺很久,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一年,而一直都無人接任。

彼時,蔡邕就上疏建議靈帝廢除近禁,不要拘於時間和三互法,只要選拔的官員合適的,就可以任用。

但,漢靈帝沒有理會,以至於冀州被張角經營成為了太平道大本營,朝廷才徹底重視冀州和幽州。

雖然,這次黃巾之亂,來的快,去得也快。

卻也教一些人,如董卓之流等野心之徒,看透了漢室外強中乾。

可漢靈帝又聽了漢室宗親太常劉焉之言,將部分州郡,改刺史為州牧,徹底埋下禍根。

“哈哈哈,德明,以後咱們都是一家人了,你和蔡叔就不必這般多禮,怪見外的。”蔡谷哈哈一笑道。

“得令,蔡叔。”韓茂也笑道。

堂屋內,韓茂和蔡谷談笑間。

就聽門外,不遠處,傳來小舞清脆的聲音:“姑子,你這般精心打扮……

也不知道你家大郎,能不能體會到你的良苦用心……”

“呀,小舞,你胡說什麼呢?……”蔡琰驚呼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