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亭中憶事,關中來客(第2/2頁)
章節報錯
……
晌午時分。
函谷關。
漢函谷關與先秦函谷關不同。
位於弘農郡新安縣東三點五公里,西距離秦函谷關一百五十公里。
一輛輛馬車和行人,排隊在關門前,經關衛檢查後,放入關,函谷關因位置特別和過往商客居多。
而在關門前,剛貼著一張驛使快馬加鞭送來的,嶄新的詔書:……昭告天下,司空董卓廢黜皇帝為弘農王,奉陳留王登基帝位,改元永漢……
關前,一個三十來歲男子和一個二十歲青年,途徑城門時,看到這個公告,皆是靜默不語。
很快,就入了關。
關內找一家酒肆停歇一番,就聽酒肆中有客商,高談論闊道:
“……要說袁紹不愧是四世三公名門之後,倒是有魄力,不願同流合汙,廢黜皇帝,懸符棄官……”
“還有尚書盧植,朝堂之上,據理力爭,聽說董司空氣的,當庭拔劍要殺了他,幸得蔡侍中為他求情,彭議郎諫言……”
“……要說升官,最快的莫過蔡大儒莫屬!
蔡大儒真是發達了,得董司空看重,僅三日遍歷三臺,遷升巴郡太守,留任侍中……”
“那可不,若先帝能採用蔡大儒昔日建言,何至於天下動亂如斯……”
“噓,小聲點……”
“敢問這位兄臺,你說的蔡大儒,可是蔡邕蔡伯喈是也?”三十歲男子聞言眼睛一亮,抱拳拱手問道。
“正是也。”那客商道。
“多謝,酒家,這桌酒,衛某請!”三十歲男子抱拳感謝,喊來酒家道。
“在下谷城吳亮字子忠,觀兄臺出手闊綽,敢問兄臺尊姓大名。”那吳亮一聽,眼睛一亮,拱手抱拳道。
“在下河東安邑衛覬字伯覦,這位乃舍弟衛寧字仲道。”衛覬也是抱拳拱手,自報家門道。
那衛仲道拱拱手,並沒有說話。
他二人正是蔡谷提到的河東安邑衛氏兄弟,衛覬帶弟弟衛寧前往蔡家求娶蔡琰的。
“河東衛氏?就衝衛兄這般豪爽!
你們兄弟若是到了吳某家鄉谷城,遇到麻煩事,報上我吳亮大名,保管你相安無事!”那吳亮大大咧咧,拍拍胸脯道。
“吳兄好意,在下多謝了!”
衛覬連連道謝,聊了幾句,喝完酒,他就結了賬,帶著弟弟衛仲道,乘馬車出關而去了。
路上。
衛寧不解的問道:
“大哥,為何不跟吳亮說,我們去雒陽,途徑谷城,傍晚要在谷城安頓呢?”
“仲道吶,咱們出門在外,要多留個心。
那吳亮,看似豪爽,但畢竟是陌生人,很難保他沒有禍心。
若是對咱們起了歹意,到了谷城……”衛覬教導弟弟道。
“大哥說的對。”衛寧想了想,點頭道。
“不出意外,明日這個時間,我們就能到雒陽了。”
“那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