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徵高句麗失敗的後果很嚴重,朝廷不僅損失了精銳士兵和大量錢糧,徵發徭役也使得

各地草莽紛紛起義。

首先,王薄率領民眾在長白山(現今的山東章丘)起義,隨著他的起義,各地義軍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劉霸道、孫祖安、張金稱、竇建德等紛紛率領農民百姓起義。

雖然許多人起義,但楊廣不管不顧,將之視為纖芥之疾,依舊醉生夢死,驕奢淫逸。

大業九年,楊廣決定再次御駕親征高句麗。

正月,他下詔徵集天下兵集於涿郡,開始召募百姓為驍果,修遼東古城貯備軍糧。

三月,楊廣至遼東,四月二十七日,渡過遼水,二十九日派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與上大將軍楊義臣率軍趨平壤。隋楊廣命令諸將攻打遼東城,允許諸將“便宜從事”。

隋軍架設飛樓、撞車、雲梯於遼東城下,並挖掘地道配合,晝夜不停地連續攻城二十餘日卻沒有攻下遼東城,隋朝與高句麗都傷亡甚重。

而這時,楊素之子楊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亂”,覺得時機已到,便乘機起兵反隋,國內生變,楊廣不得已從遼東撤軍,第二次征伐高句麗便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雖然國內民怨四起,但還遠遠不到崩壞的時候,在楊玄感敗亡後,楊廣下令追究,殺了三萬餘人,並且籍沒這些人的家人與財產。

其中三分之二的人都是昔日司徒楊素的門生故吏,遍及朝堂內外。楊素早在先帝楊堅在位的時候就密謀篡位。

楊素出自弘農楊氏,家世顯赫,而楊堅只不過是別處的楊氏旁支子弟,北周時期才開始出頭,比起弘農楊氏,更像是個暴發戶。

所以,楊素一直都在密謀造反,為此,他修建楊公寶庫,儲存了大量軍械錢糧,更是在大興城挖了許多直通城外的地道。

而這次,楊玄感造反的背後其實也有著弘農楊氏的支援,畢竟,楊堅只不過是關隴門閥中的一員,竟然想著顛覆門閥,改革官制也就算了,居然還開創科舉制,這簡直就是在掘世家門閥的根。

雖然現在世家門閥可以藉著家學淵源在科舉上佔據優勢,但有些事一旦開了口子就再也無法挽回。

門閥世家中不乏有志之士,他們自然不難看出其中的關竅,既然無法避免,那就只能勁力拖延。

所以,楊廣這一舉動,徹底得罪了世家門閥,更別說他兩次征伐高句麗,讓世家門閥也損失了不少兵馬。

兩次遠征再加上開鑿大運河,楊堅休養生息數十年才讓中原恢復些許元氣,但短短几年就被楊廣禍害的差不多了。

······

嶺南宋家。

儘管天下烽煙四起,嶺南卻因為地處偏遠的關係,依舊平穩,絲毫沒有受到衝擊。反而因為楊廣濫用民力,徵發徭役,使得百姓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