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獨孤伽羅死後,楊堅的身體也走上了下坡路,再加上之前在大興城外被刺殺受了不輕的傷,精力大不如以往,再不復之前的英明神武,反而行事愈發昏聵。

索性,楊堅便放開大權,將朝政逐漸轉移到太子楊廣手中。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大隋王朝剛剛建立,卻已經是暗流湧動。楊堅執政二十年,雖然吏治清明,改革良多,但大隋乃是篡位而來,得國不正,許多時候,楊堅只能儘量維持各方勢力平衡。

很多時候,他這個皇帝的話,都沒有門閥世家的話管用。

要知道,自五胡亂華以來,世家大族衣冠南渡,但北地留下的世家大族也不再少數,他們不僅與胡人通婚,更是蓄養私兵,隱藏戶籍,建立莊園塢堡,自給自足,儼然國中之國。

中原歷經數百年戰亂,世家門閥能在這亂世傳承的依仗便是手中的兵馬,雖然楊堅姓楊,但並不是弘農楊氏大族出身,家族的力量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撐他變法圖強。

而鎮守邊關城池的兵馬卻非朝堂的兵馬,而是世家大族的兵馬,他手中能夠調遣的兵馬不過拱衛大興的數萬精兵。

面對這種情況,他只能儘量維持現狀,根本不敢改革,因為一旦觸碰到世家大族的禁忌,侵犯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他楊堅就坐不穩皇位。

莫說武林之中的慈航靜齋、靜念禪院,等佛門的領袖,也不說遍佈天下,到處都有他們勢力存在的世家;單說在朝堂之中,對那一張龍椅虎視眈眈的人,就不在少數。

近些年興起的四大門閥――宇文閥、獨孤閥、宋閥、李閥,甚至丞相楊素,這一眾人哪一個不對楊家江山虎視眈眈。

一旦天下出現什麼變化,這些人絕對不會安分,那把至高無上的椅子,誰都想坐一坐!

因為既然楊堅能篡周自立,登上帝位,那他們為什麼不可以?他們傳承千百年的世家,不比楊堅勢力龐大,根深蒂固?

事實上,在這個時代,那些世家大族不會輕易登上帝位,一旦登上帝位就代表著宗族勢力盡出,再無轉圜餘地。

所以,隋唐兩代,楊堅是楊家旁支子弟,李家亦是李家別支,只不過當初北周八大柱國權力鬥爭剩下的家族勢力積累都極其龐大,因此比起傳統世家而言,更少了幾分底蘊,沒那麼多顧忌。

隋唐的五姓七望,亦是由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的另一種延續。後來,這種世家歷經戰亂,再加上印刷術的普及,知識壟斷被打破,到了明清時期,只剩下各種分支士族,這種傳統的門閥大族便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

······

大隋仁壽年間。

楊堅總共有五子,長子廢太子楊勇,次子太子楊廣,三子秦王楊俊,四子蜀王楊秀,五子漢王楊涼。

三子秦王楊俊已經過世,自然就可以放過一邊,不必再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