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綿綿,天地一片朦朧。

長安城裡,石之軒一身麻衣斗笠,乘著小艇順渠而下,眼看就要進入水渠盡頭的昆明池。在經過最後一座石橋之後,艇尾無聲無息地多了一道同樣隱在雨披斗笠下的身影。

石之軒眼眸微闔,頭也不抬的說道:“你的武功又精進了不少。”

來者則是身著錦袍的長孫晟,昔日曾代表魔門與楊堅合作,弄死了宇文贇,暴露石之軒的身份,使得石之軒不得不遁逃在外。

但世事易轉,昔日曾經的仇敵再度相會,但此刻卻是一片和睦,並無刀劍相向。

其實這麼久,石之軒也想明白了,即使他沒有暴露身份,以他當時的勢力也是爭不過楊堅的。

須知,楊堅背後有關隴集團,有佛門相助,而他身後只有河東士族,而且大多都是北齊降臣,根本無法掌握話語權,至於他所屬的魔門,不給他拖後腿已經算不錯的了。

長孫晟負在背後的手掌微微一動,陰柔沛然的掌風送出,推著小艇加速下衝,直直滑入昆明池,才微笑自若道:“裴兄能對上佛門四大宗師而不露下風,乃是我聖門第一高手,在下這點微末功夫怎麼比得上你呢。”

石之軒微微搖頭,“匹夫之勇為之奈何,怎麼比得上長孫兄在草原大漠合縱連橫,覆雨翻雲,盡顯縱橫謀略之術!”

長孫晟臉色變了變,敷衍道:“些許計倆,上不得檯面,讓裴兄見笑了。”

“長孫兄謙虛了,!”石之軒不置可否,拿起備好的魚竿,給釣鉤掛上魚餌,拋鉤如水,一副釣魚老手的沉著狀態。

長孫晟見艇中還有一根魚竿,知曉是留給他的,於是一邊有樣學樣,一邊道:“裴兄輔佐晉王,近些年,晉王楊廣勢力飛速增長,關其氣象,比太子楊勇更甚,莫非裴兄要幫助楊廣登臨太子之位?”言語中,多有試探之意。

石之軒輕輕一笑,眼中滿是揶揄之色:“難道你們會坐視佛門支援的楊勇上位?”

長孫晟神色微動,沉聲道:“近年來,楊堅大肆修建寺廟,翻譯佛經,派人前往天竺之地求學佛經,其心思昭然若揭,可他卻坐視楊廣收攏魔門勢力,對其多有縱容之意,看來·····”說到最後,他深深看了一眼石之軒,不再多言。

石之軒同樣輕嘆一聲,隨即開口道:“但這是我聖門步入朝堂的大好機會,不是麼?既然他下了餌,那就看誰技高一籌吧!”話音雖低,卻是豪氣干雲,自信至極。

長孫晟眼眸微沉,斂去眸中異色,要幫助楊廣登上大寶之位,首先要過的就是佛門那一關,看來,石之軒必有依仗,不然不會如此自信。

想到這裡,長孫晟開口道:“既然你裴兄有如此自信,屆時,我魔相宗願祝裴兄一臂之力,襄助晉王,榮登大寶之位。”

“好,得長孫兄之助,我更有把握了,不過,有一點長孫兄務必要做到,這件事,切勿讓陰葵派之人參與進來。”石之軒臉上露出笑意,沉聲道。

“放心,在下省的,必不會走漏風聲。”長孫晟點點頭,沒有再多言。

不知過了多久。

長孫晟輕咦一聲,手中竹竿一抖,沉沉彎了下去,但見他哈哈一笑,使巧勁兒一甩,竹竿一彈,已將一尾半尺長的鮮活鯉魚提出水面,收入魚簍。

一連串動作宛似行雲流水,熟極而流。

石之軒眼神一閃,喟然嘆道:“長孫兄好運勢!”

長孫晟取下魚鉤,將掙扎著的鯉魚捧在手裡,笑著說道:“魚兒上鉤了,在下還有公務在身,就先告辭了。”

言畢將鯉魚向著二十餘丈之外的岸邊抬手一拋,然後他一躍而起,緊隨其後,在十餘丈處一齊力竭,但鯉魚先一瞬落水,給他腳尖輕點借力再躍十丈,輕鬆上岸了去。

小艇上,石之軒伸手拿過盛著魚餌的竹筒,看了看裡面以麵粉和麥麩和成的粗麵團,喃喃自語道:“什麼時候,魚兒還會吃這種一下水就散的餌料?”

說著他徐徐抬起竹竿,釣絲牽著魚鉤升出水面,魚鉤上果然空空如也!

原來他此行前來釣魚,本無釣魚之意,也就故意以麥麩、麵粉加水扮成魚餌,懸在魚鉤上沉入水裡不到一刻鐘就給泡散了,基本不可能釣到魚。

石之軒一邊不慌不忙地再次給魚鉤懸上這種聊勝於無的魚餌,一邊搖頭失笑,“長孫晟故作此態,看來是急於把這件事傳給陰葵派,欲要暗中壞我好事。竟不惜以真氣吸附鯉魚上鉤,又急著以真氣護持竹竿、釣絲把鯉魚強拉上來,何苦來哉?”

“看來,魔相宗的動作會加快了。”他再度將魚竿甩入水中,臉上浮現出一抹冷笑,魔相宗想要兩處押寶,殊不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趙德言絕難成功。

······

開皇十三年,大隋流民楊欽流亡至都蘭可汗處,謊稱彭國公劉昶與宇文氏女共謀反隋,特遣其來密告於大義公主。

大義公主乃是北周趙王之女,封號本為“千金公主”,乃是東突厥沙伯略可汗之妻。

她曾煽動沙伯略可汗反隋,但最終事敗,為求自保,改宇文姓為楊姓,受封為大隋公主。這便是“大義公主”這名號的由來。

在沙伯略可汗去世後,依照突厥人的傳統,大義公主嫁給了繼位的都藍可汗,且依然受到都藍可汗的寵愛。

聽聞有人想反隋,大義公主想要復國的心思又起來了,當即便煽動都藍可汗對大隋做出試探,拒絕向大隋進貢。

然而大義公主的圖謀卻被大隋使臣長孫晟所破,長孫晟在突厥一番操作,將流民楊欽以及大義公主的心腹安遂迦帶回大隋,聽候審判。

但是大義公主這個二度反隋的主謀不死,石之軒心裡不安,於是便安排長孫晟再度出使突厥,欲要都藍可汗誅殺大義公主。

幾乎就在同時,統治突厥北方的突利可汗染干為爭取隋朝的支援,偷偷向隋求婚。隋文帝派裴矩告訴來使:“設計殺了大義公主,我朝立即許婚。”於是突利可汗不斷向都藍可汗詆譭公主,終於激怒都藍可汗,將公主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