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四章 宋閥沉寂,新得秘籍(第2/2頁)
章節報錯
隨後,石之軒便開始閉關修煉,繼續完善不死印法,補全根基。
·····
回到嶺南之後,李玄空也開始閉關,宋閥也隨之沉寂下來。當然,宋閥表面上是在沉寂,但實際上卻是在積蓄實力,訓練精兵。
幽暗密室內,李玄空焚香淨身之後,平復心緒,隨後,他取出一方紫檀木匣,拿出一個卷軸。
卷軸泛黃,古樸殘舊。
這便是他最近得到了先人遺蹟。
這個先人,不是別人,而是儒家大宗師董仲舒。
李玄空將裝裱著董仲舒手書之《天人三策》的卷軸一拋,揮袖一拂。一股無形氣勁散開,柔和長風過處,卷軸似被無形而溫柔的手掌輕輕拉開,貼在牆壁上,一篇篇枯黃古舊的書頁一目瞭然,間或有些許缺角殘頁。
他眸光閃閃,細細觀摩古捲上董仲舒所殘留的若有若無的神意烙印,時不時微微點頭,精氣神前所未有的酣暢愉悅。就像心靈和意志追溯跨越了五六百年時空,在與一個千百年來可遇而不可求的良師益友心心相印,任情交流。
在世上九成九的武道宗匠看來,這古卷不過是象徵意義非凡的珍惜收藏品,但在李玄空精氣神三合一的大宗師看來,這古卷卻比世間任何絕頂秘籍都珍貴得多,重要得多,至乎凝聚了另一個大宗師的全部精神意志。
雖然只是殘卷,但依舊讓他收穫良多。
良久之後,他忍不禁飽含讚歎道:“董仲舒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固然匠心獨運;
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後世長達二千多年,亦堪稱學界巨人;
但這都摻和了政治因素,其中不乏牽強附會之說,不足為憑,反倒是他將老莊的‘天人合一’概念加以延伸發展,推廣天下,構建了中華文明一切思想意識的共同核心,萬世不易……可知他實乃值得吾等精修天人之道的無數後人由衷欽佩的一座極峰!
遇上這種精神境界上將天道人道聚於一身,堪稱在世聖賢的蓋世學霸,也算魔門先輩們三生不幸。
縱使第一任魔門聖君‘天魔’蒼璩和第一代邪帝謝泊那等天縱之才,也得乖乖甘拜下風,落荒而逃。”
道統之爭由來已久,自春秋戰國之時便已隱現苗頭,到大秦統一海內,顯學之爭則愈演愈烈。
但唯有董仲舒憑“天人三策”一舉定乾坤,真正將儒教捧上人道正統的神壇,而將其餘諸子百家徹底踩在腳底,此後千百年過去也一直無法翻身。
佛門唏噓的“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魔門一心謀求政權以重立教化,說到底仍在拾董仲舒的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