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四章 氣運之謎,宇文邕再打雞血(第2/2頁)
章節報錯
宇文邕感到所處空間變得灼熱沸騰,畢玄的炎陽氣場將他鎖緊罩死,幸好他每送出一道劍氣,均令對方可怕的真氣熱度下降少許,否則若讓炎陽真氣積蓄至巔峰,那時天神臨凡亦不能令他在畢玄手下逃生。
直退至四丈之外,他心頭的警兆才驟然一輕,始能身隨意定地停下來,劍尖遙指對手,雙方回覆先前隔遠對峙的局面。
遠處觀察戰場的李玄空輕咦一聲,運足目力,將精神力凝至雙眼,朝宇文邕看去。
論境界,宇文邕不過是宗師之境,居然能在畢玄手上堅持那麼久,簡直匪夷所思,即使畢玄並未全力出手,也不是一個宗師可以抵擋的。
當李玄空運足目力的時候,他注意到遠處的長安城傳出奇怪的波動,一聲聲威嚴霸道卻又焦急萬分的嘶吼聲響徹雲霄!
倏然間,李玄空的目光好似穿透了空間,射入長安城上空某一肉眼不可見的神秘虛渺空間內。
空中,一條半透明的氣運金龍盤旋飛舞,蜿蜒遨遊,比之往日裡不可一世的威武昂揚,此刻的金龍不僅稍顯萎靡,還多了一股莫名的焦躁,龍吟陣陣,席捲四方。
可惜大音希聲,天下幾乎無人能夠聽見!
恍惚間,猙獰龍頭哀嚎不已,原來,一頭巨大的龍狼正在撕扯它的身軀!此時,它身上已是遍體鱗傷。
遠遠望去,觸目驚心!
古語云: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又云: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虯;再五百年化龍,千年化應龍。
李玄空微微皺眉,眼中浮現出瞭然之色,這龍狼代表的應該就是草原突厥,畢竟草原崇尚狼群,許多部族都以狼作為圖騰。
中土神州幅員遼闊,人傑地靈,氣運不可謂不磅礴浩大,天下一統即為世間唯一之氣運真龍,威加四海,萬國來朝;縱然三分天下,亦可各成氣運蛟龍;三分天下有其二,則蛟龍生角,化成虯龍;
方今大周雄踞中土三分之二,國強民安,氣運所聚,自成虯龍,而且是巔峰狀態的虯龍,離著真龍,亦只差一線罷了。
但即使是北周佔據三分之二的天下氣運也鬥不過這龍狼,畢竟北周立國不到百年,剛剛攻下北齊尚未消化,氣運看似龐大,卻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空架子而已。
而草原卻是實打實的立國百年,勢力強大。
觀氣運相爭,李玄空內心浮現出一絲明悟,人道氣運乃江山萬民的精神意念匯聚升化而成,雖無靈智,卻有微妙之極的靈性!
而且,這氣運靈性與修行者天人交感所精修而成的元神靈性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氣運本質上畢竟是無窮無盡的精神意念由量變引發質變而形成的一種輕靈縹緲、不可捉摸的能量,已經無法再像天地精氣一樣直接被修行者吸納煉化為元氣或元神能量,從而增強自身修為。
但氣運卻是比元氣或元神能量更高一層的玄妙之力,可以將修行者的精神或元神力量於潛移默化間進行一定程度的凝鍊昇華。
想到這裡,李玄空心中暗道,怪不得人道霸主可以憑藉勢力的擴張,氣運的膨脹而獲得精神境界的超凡提升,除非心靈本就圓滿無漏,否則又會因勢力的衰敗,氣運的縮水而使得精神境界莫名倒退,
原來氣運靈性加持己身,對修行者會有類似煉神的效果。
他收回目光,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或許,他可以借爭龍之道讓自己的武功更進一步。到了大宗師的境界,後面的路就很難走了,他必須早做準備。
然而,龍狼與虯龍的爭鬥之中,虯龍落入頹勢,愈發的虛弱,在這危機關頭,它竟斷去頭上的角將其投向長安城外的某個方向。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戰場上,宇文邕神色一震,虛空中,一股龐大而又精純的能量灌入他的身軀。倏然間,他“看到”自己好似化作一道赤黃色的擎天巨柱,充滿無盡威嚴,堂皇正大,仿似代表著人間正道,與半空的鬱郁雲海連結為一。
雲海中絲絲華貴紫氣浮現,透著天道般周流不殆卻又恆常不變的真意。
如今五德流轉、風水玄學大行其道,雖說尋常人均是以訛傳訛,不曾真正通曉究竟,但一些基本常識還是有的。
至少,宇文邕就知曉天子之氣最常見為內赤外黃,餘者眾說紛紜,而聖賢、公侯及位極人臣者,則或多或少有著尊貴紫氣。
這道能量來得快去的也快,但宇文邕卻是目光呆滯,周身的風雨皆被阻隔開,身上也浮現出虛無縹緲的意味,好似與這片天地融為一體。
得氣運相助,宇文邕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整個人彷彿脫胎換骨一般,不僅傷勢有了好轉,精神意志更加勃發,愈發敏銳起來。
和宇文邕對峙的畢玄卻是目露異色,暗運真氣,並未出手,非是不出,而是不能。
武者邁入先天之後,精氣神脫胎換骨,便有多多少少的機率偶然觸及天人交感;
宗師在平常心下即可隨時浸入天人交感,而能否恆久保持著天人交感的狀態,亦得看各人的功行。宗師偶然亦可觸及天人合一,但往往不能恆常保持;
而大宗師層次,已可隨時隨地浸入天人合一狀態,而能否恆常保持,則仍需看各人的道行。
不過,無論什麼微妙狀態,天人交感還是天人合一,都需明心見性,意志堅定,才可保持,一旦心湖波盪,什麼都維持不住。
在畢玄眼中,此時的宇文邕隨隨便便就恆定在天人合一狀態,不可小覷,此等狀態下的宇文邕已經讓他感受到了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