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三章 窺測氣運,陰葵敗落(第1/2頁)
章節報錯
嶺南宋閥。
在北周伐齊之際。
杳杳冥冥間,李玄空眉宇間的先天靈光不斷跳動,愈發精微靈敏。
下一瞬,他“看到”蒼茫天地充盈著無窮無盡的流光溢彩,時時刻刻都在幻生幻滅,變化萬千,然而其周流運轉又隱隱然自有其永恆不變。
恍惚間,中土無數大大小小的黑、白、紅、黃、青五色之氣匯成兩青一黃三頭無角蛟龍各據一方,堂皇浩大而縹緲朦朧。
黃蛟橫亙西部,正赤紅著一雙龍目透出無窮貪婪之意,對著東北的青蛟張牙舞爪,極盡挑釁,然而黃蛟獅王身軀看似威武蓬勃,卻被絲絲縷縷的灰黑之氣侵染腐蝕,恍若空中樓閣,隨時都會傾頹。
青蛟巡行東部,行動遲緩,身軀渙散,神采黯淡,似有分崩離析之兆。
李玄空心神一震,隱隱有所明悟,“北周屬土,北齊屬木,三分天下則氣運不足以為真龍,止於蛟龍耳!”
天地間一氣流行,皆因形相不同,致生千變萬用,然若源溯其流,蓋歸一也。
天道虛渺,神秘莫測,地道厚載,長養萬物,二者均是玄之又玄,修行參悟亦是順其自然,唯人道塵世固然變化繁蕪,真假難辨,七情六慾更無休無止,苦海無邊,卻又是修行者深入其中,時時刻刻即可感同身受、體悟身心之處。
方如此,才會有修真者講究先入世,再出世,勘破紅塵,以已知之有形人道窺測未知之無形天道,乃至天人相應,心與道合。
此間種種精微奧秘,盡在有意無意之間,透過有形之變,體悟無形之道,運用之妙,無為而為,存乎一心。
人道氣運固然縹緲朦朧,然而終究源於萬民之精氣神的匯聚升騰,亦是天地元氣所演化的一種獨一無二的奇異氣象,且因根植於人道大勢而隱隱然亦有跡可尋。
呈現在道德高士的“法眼”之中,則萬民之氣恰似各種各樣的流光溢彩,流淌彙集在大地上的村鎮城池之間,最終聚小溪成江河,滋生蛟龍。
此氣運之龍不僅象徵著國勢強弱,更對映著萬民意願所向,預兆著人間大勢的興衰變遷,五德迴圈。
心念電轉之餘,李玄空將心神轉向南方,但“見”一頭鬱郁蒼蒼的青蛟巍峨盤踞,體型並不比北齊的青蛟大,但卻鱗甲畢現,沉穩綿延,顯然南陳國勢穩定。
只可惜南陳青蛟的龍目卻半開半闔,隱現萎靡死寂之意,似乎是國主“病入膏肓”,命不久矣之兆!
李玄空收斂心神,萬千氣象霎時隱沒,忍不禁眸中閃過沉吟之色,南陳國主陳頊乃是當世宗師級的頂尖高手,前幾年更是舉國征伐齊國,一掃南陳頹勢。
如今不過五十出頭,正值盛年,怎會病入膏肓?
要麼,是陳頊舊傷復發,真元衰竭;要麼,就是陳頊中了什麼暗算,例如被刺殺重傷或是中毒不治……思及同樣盛年早逝的陳霸先,十有八九便是後者。
李玄空心神一震,思及歷代皇帝。
南朝漢人的內耗真是沒的說,只要是稍微強勢一些的雄主,基本上都活不長,自晉室南遷以來的兩三百年裡,北伐屢屢無疾而終,一直是鏡花水月。
當年氣吞萬里的劉寄奴亦是早亡,他建立的劉宋朝廷也是曇花一現,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
要知道,當年他可是當世被譽為最有可能北伐成功的皇帝,只可惜,在伐魏的前夕身死,那時候的劉裕即使沙場宿將,也是武道大宗師,即使不上戰場,也能活到百歲,但卻在七十歲就死了。
歸根究底,也是南朝漢人依然未曾擺脫魏晉遺毒的桎楛,世家大族皆腐朽奢靡,弄虛詭謀有餘而務實進取不足,不像北朝漢人注入了胡人尚武務實的新血,鬥志昂揚,野心勃勃。
李玄空眸光微動,只見,靠近沿海的嶺南之地,一條藍色大蟒更仰天嘶鳴,鱗甲畢現,腹部隱隱有鼓包露出,隱隱有化龍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