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二章 朝臣共歡,千古罕見(第2/2頁)
章節報錯
俄爾,馮小憐又展臂擺腿,換了個姿勢……
“陛下,我美嗎?”聲音糯軟,引人心酥。
“美,美極了。”高緯瞪大眼珠子,在她的身體上流連忘返,不放過任何細節。
等到馮小憐擺出第五個姿勢之後,高緯終於勉強騰出一絲心神,一邊繼續一眨不眨的盯著愛妃,喉嚨湧動,一邊向殿中臣子招手,呼道:“諸位愛卿還不快過來!”
群臣如夢驚醒,回過神來,老臉微紅,慌忙低下頭,不管是否當真急不可耐,密集的腳步聲響起,眾人迅圍了過去。
但聞高緯在人群中激動的呼喝道:“快給朕交錢,一人一千金!”
靠近殿門處,視線被阻,緋袍文官倏地回過神來,想起自己剛剛的表現,不禁臉色一陣青一陣紅,羞愧難當,以馮小憐的年紀,足以當他的孫女了,他伸了伸脖子,迅速剮了一眼,又收回目光,喃喃自語:“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
一邊嘟囔著,一邊從袖袍中掏出金子遞了上去。
紫袍文官不理會老友的迂腐唸叨,從懷中掏出幾錠金子,笑嘻嘻嘀咕道:“皇帝在其它方面沒什麼建樹,唯獨在‘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一點上,讓微臣自愧不如啊!”
言畢,便拿著金子衝過去,擠進人群……
市井傳言,朝堂上,高緯曾大明其白道:‘像馮小憐這樣可愛的人,只有朕一個人來獨享她的美豔風情,未免暴殄天物,如能讓天下的男人都能欣賞到她的玉體,豈非大大的美事?’,並付諸行動。
因此,‘玉體橫陳’這典故和成語,可是流傳千古,引得無數騷人臆想,他這也算是青史留名了吧。
畢竟歷史上那麼多皇帝,能留下關於自己成語和典故的是少之又少。
······
靜念禪院。
梵清慧與四大聖僧合謀之後,決定先派人跟宇文邕接觸一番,決定佛門的下一步動作,若是宇文邕有意和談,雙方關係便有了轉圜的餘地,有了緩衝,佛門可以一邊休養生息,一邊遷回北地。
若是宇文邕堅決滅佛,想要一條道走到黑,那菩薩亦有金剛怒目,北周或許要換一個皇帝了。
事實上,佛教之所以能夠大興於世,追根究底並非是因為佛教有多少多少聖僧級高手,而是在於佛教教義極為適合安撫下層百姓,讓百姓逆來順受,甘於遵從上層權貴階級的統治,可謂與儒家治國的主流意識形成絕妙互補。
因而佛教才頗歷代受統治者的青睞,並在統治者有意無意地推動下大興特興,愚弄百姓。
但是,無論佛教勢力如何張狂,總有一條與統治階級心照不宣的紅線,一旦佛教勢力越界,就會引來統治階層的無情打壓……
那就是,當佛教開始組織自己的大型軍事機構,明目張膽地左右國家軍政局勢的時候。
那代表著,佛教已不滿足於作為主流意識的配角,意欲取儒家及權貴階層而代之,而這,正是儒家主流意識及權貴階層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北周滅佛,是大勢所趨,光靠宇文邕一個人根本無法推動滅佛,這背後還有諸多世家將門的暗中推動,為的就是共同瓜分佛門這塊大蛋糕。
雖然梵清慧他們自恃佛門勢大,想要跟宇文邕合作,化解矛盾,但這只不過是他們的一廂情願,沒有人願意做第二個梁武帝,更何況是雄才大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