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李玄空前往了巴黎、雅典,見到了一處處遺蹟。在梵蒂岡,他找到了一處古老的教堂,與裡面的教父切磋了幾招。

在萊茵河畔,於一處堡壘中擊殺了一個喜歡喝處子鮮血的修士。

至此,歐洲的遊歷,結束。

在那之後,李玄空前往了非洲大陸,在那裡見到了底層的貧民百姓,軍閥混戰,為了資源大打出手。

也見過兩個村子為了水源發生亂鬥,死傷無數。

在這裡,人們還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沒有電,沒有天然氣,與幾百年前的先祖一樣。

外界的變革,與他們毫無干係。

這片土地,瘟疫、病毒、戰亂、貧苦,所有的一切都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發生,這裡的富饒非但沒有給他們帶來美好的生活,反而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這裡的富饒,不屬於他們。

他們已然失去了自己的信念,沒有了自己的歸屬,他們,是飄蕩在非洲大陸的幽靈,活著,無人問津,死了,無人收屍。

人世間的疾苦,看多了,也就不覺得苦了。

苦日子,過多了,更不覺得苦。

李玄空就好像是一個過客一樣,前往一處又一處的地方,見到了許多不曾見到的人和物。

······

而在南洋,在李玄空走後,唐紫塵在短短時間內,由內而外,踏入暗勁,成為洪門年青一代弟子們的領頭羊。

在華夏加入WTO之後,大批的南洋華裔進入國內投資,帶去了先進的生產知識和技術,而洪門也在暗中與華夏接觸,鼓動華僑歸國。

米國洪門的副掌門葉老,也在幾年後歸鄉,落葉歸根。

從此,在全世界,掀起了大批的愛國浪潮,世界各處的華裔華僑紛紛迴歸祖國,投資建廠,為國家經濟產業撐起了一片青天。

當年的那一批華裔後代在米國學成之後選擇了迴歸華夏,而不是在米國過著人下人的日子,洪門也在背後做著推手。

只有華夏越強大,他們這些華裔在國外過的就越好,地位也就越高,這是大部分人都懂得的一個道理。

一個國家,若是連自己國家的民眾都對其失去信心,失去了認同感和自豪感,那這個國家就差不多完了。

但現在世事易轉,華夏雖然貧窮,但軍事實力一直都不差,畢竟,這世界已經進入了核平時代。

······

華夏c市。

一個小男孩在父母的陪同下,拜入了武館。

這個小男孩,就是王超。

因為李玄空二十年前的舉措,使得華夏高層對於國術並不排斥,甚至曾經大禮推廣過。在中小學之中,也有強身健體的武術課。

各地的武館林立,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產業鏈。

因緣際會之下,年幼的王超在父母的支援下,拜入了武館,開啟他精彩的人生。

······

循著當年的足跡,李玄空從香江來到內地,當初荒無人煙的小漁村,在短短十幾年中就變成了一座現代化的都市。

深市,是改革開放的前沿,也是華夏對外的視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