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分為核裂變能和核聚變能。

但就核裂變而言,裂變堆的核燃料蘊藏極為有限,不僅產生強大的輻射,傷害人體,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也一直是讓人頭痛的難題。

與之相比,核聚變輻射極少,而且核聚變燃料幾乎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核聚變,又稱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

核聚變其實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也只有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才能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中子雖然質量比較大,但是由於中子不帶電,因此也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這是一種核反應的形式。

原子核中蘊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變化(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種原子核)往往伴隨著能量的釋放,核聚變是核裂變相反的核反應形式。

它是模仿恆星的原理,使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大量能量。

QING彈就是一種不可控的劇烈核聚變。

而對於可控核聚變,通常有重力場約束、慣性約束和磁約束三種方式來產生核聚變。

自然界中最容易實現的聚變反應是氫的同位素——氘與氚的聚變,這種反應在太陽上已經持續了 50 億年。可控核聚變俗稱“人造太陽”,因為太陽的原理就是核聚變反應。

每一升水中約含有30毫克氘,但就這麼少的量,透過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卻足足相當於300升汽油的熱能。

這裡的能源系統採用的就是中型的核聚變反應堆。

聚變反應會產生中子,中子的麻煩之處在於中子可以跟反應裝置的牆壁發生核反應。用一段時間之後就必須更換,很費錢。而且換下來的牆壁可能有放射性(取決於牆壁材料的選擇),成了核廢料。還有一個不好的因素是氚具有放射性,而且氚也可能跟牆壁反應。

氘氚聚變只能算”第一代”聚變,優點是燃料便宜,缺點是有中子。

“第二代”聚變是氘和氦3反應。這個反應本身不產生中子,但其中既然有氘,氘氘反應也會產生中子,可是總量非常非常少。如果第一代電站必須遠離鬧市區,第二代估計可以直接放在市中心。

“第三代”聚變是讓氦3跟氦3反應。這種聚變完全不會產生中子。這個反應堪稱終極聚變。

核聚變分為冷核聚變和熱核聚變。

熱核聚變,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較輕的原子核聚變成較重的原子核的核反應。

這個高溫高壓高到什麼程度呢?

在熱核聚變反應中兩個輕核要相互結合成重核。

原子核帶的是正電,兩核相互趨近時要互相排斥,因此必須要有足夠的動能來衝過其間的斥力後才能趨近結合。這就必須先將一團含有輕原子核的粒子約束住而不散掉,然後把它們加熱到很高的溫度(如幾億度)。這團灼熱的粒子團中,粒子進行快速的無規則熱運動,彼此間頻繁碰撞,從而發生可觀的聚變反應。由於這種聚變反應是在高溫條件下進行的,故稱為熱核聚變。

冷核聚變是指在接近常溫常壓和相對簡單的裝置條件下發生核聚變反應。

這裡的能源系統用半冷核聚變,採用以磁約束的方式,即以極強的電磁力從前後左右上下,產生六個向量,讓粒子團在非常有限的空間內不斷壓縮碰撞,最終進行可觀的聚變反應,產生大量能量,來使得氦3跟氦3反應。這個反應不產生中子,相對清潔。

而反應的速率由加諸的磁力而定,具體有五個檔位:

【待機】5%,

【正常】10%,

【戰鬥】50%,

【滿載】100%,

【清淨】。

百分比指的是以目前能達到的可控範圍內最大功率為基準。

而“清淨”狀態,建造之初並不希望有上調到這一檔位的一天,因為它又叫滅絕。

整個地下設施就是由這麼一整套能源系統進行供能,名為“神火”的能源系統。

它採用的是混合式空氣迴圈系統,即包含了直流式系統和封閉式系統的混合體。

直流式系統,又稱全新風空調系統。空調器處理的空氣為全新風,送到目標區進熱溼交換後全部排放到室外,沒有迴風管。這種系統衛生條件好,能耗大,經濟性差,末日前一般用於有有害氣體產生的車間,實驗室。

基地的送風口一共有十個,但平時是封閉狀態,工作時需要自動控制系統同時開啟內外和中間三道厚厚的閘門,同時管道內會遍佈可視監控及紅外系統以確保安全性。

封閉式系統,空調系統處理的空氣全部再迴圈,不補充新風的系統。即處理的空氣全部來自空調房間的再迴圈而沒有室外空氣補充。該系統能耗小,消耗冷、熱量最省。但衛生條件差,需要對空氣中氧氣再生和備有二氧化碳吸式裝置,聞起來也不好。

這個末日前一般用於地下建築及潛艇的空調等。

它採用的是全封閉的水迴圈系統,首先在基地內儲存了大量的水,加上水資源的迴圈利用。如果只保障一個人的話,數萬年完全沒問題。即使滿載生存著八千人左右,也足夠支撐十數年。作為一個整體,對外界幾乎沒有水資源交換,是一個獨立的系統。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個堡壘一般的基地,而它也確有一個厚實的名字,“阿瓦隆,”其意為遠離塵世的理想鄉。

阿瓦隆內部整體用特殊混合金屬澆築而成,其隔熱效能相當優異,厚達三米。在這一層外面是厚達十幾米的鋼筋混泥土層,包括地底。工程量堪稱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