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的時間所剩無幾,雙方的比分差距不算是很大,這樣的結果是很多人賽前所以想不到的,他們相信林海很強,只是……

籃球是五個人的運動!

然而林海卻憑藉一己之力硬生生的盤活全場。

或許這就是一個優秀領袖的作用吧,老K這麼想。

正在直播的解說員已經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他現在的心情了,或許千言萬語都換成了一句“臥槽”。

短暫的暫停時間,各國媒體上卻已經熱鬧非凡,這幾年老美的籃球霸主地位一直受到威脅,不提當初的蘇維埃時期,就說說21世紀之後的潘帕斯雄鷹在04年的奧運會賽場上一舉加冕籃球冠軍,接著鬥牛士又在06年的世錦賽上成功登頂,哪怕是08年的奧運會,夢八隊不可一世,可若不是科比最後時刻的超神發揮,最終的結果還不得而知。

本以為這次奧運會主角依舊還是鬥牛士和夢之隊的對決,誰能料想到半路殺出個林海!

一種運動若想被一個國家喜歡,那麼這項運動在這個國家應該是非常厲害的,當然對於華夏而言,足球除外!

正所謂國足縱然虐我千百遍,我依舊待國足如初戀。

而如今,因為林海的緣故,人們更加熱愛上了籃球這項運動,哪個國家的人們不崇拜英雄?

喬老爺子之所以成神,不僅僅是因為他有兩次三連冠,還因為他在奪冠之前有過七年的失敗。

那七年對於他的成神之路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還記得,NBA聯盟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魔術師在70年代末進入NBA聯盟,在“教頭”萊利的帶領下,湖人開啟“ShowTime”時代,那個時候看湖人打球是一種享受。

魔術師詭異的傳球,閃電般的突破,籃球在他的手中,被玩出了花樣,人們從他開始真正的注意到了這項運動。

而聯盟也趁機推出了“黑白雙煞”這個招牌,但是論影響力,魔術師約翰遜比“大鳥”伯德要大上許多,甚至從某種真正意義上來說,推動NBA進入全新的商業化階段的球員,讓籃球這項運動被更多人所知的球員,應該是“魔術師”約翰遜。

如果說魔術師約翰遜時代講究的是團隊,那麼喬丹就是把個人英雄主義發展到淋漓盡致,正是他那之前七年的完美體現。

他瘋狂的依靠個人強勢輸出,連續7年止步東部,創造出了一個十分悲情的形象,之後到了90年代,他開始逆襲,徹底統治了整個90年代,如果中間不是退役了兩年,誰敢想象一個八冠王是多麼難以匹敵的存在?

之後就到了科比了,而關於科比的故事,更多的是“勵志”,因為在他之前,很少有低順位球員打得那麼好,好到可以成長與天下爭鋒的地步。

關於“洛杉磯凌晨四點的風景”,關於“第二名就意味著輸家”,科比給人們更多的是:一個不被看好的小子,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大獲成功的故事。

這故事看起來很俗套,但是深受人們的喜歡。

如今的林海也是如此。

如果說當年的大姚進入聯盟,開始讓國人喜歡籃球,那麼林海的出現這是把這種喜歡上升到一個空前的高度。

場邊,距離比賽開始還有2分多鐘,老孫強壓著激動的心情,給球員們佈置著最後的戰術。

他看著臉色有些蒼白的林海,他很想問一問,可是他知道林海既然沒有明說,就是希望不想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打擊大家的信心。

既然他都堅持了這麼久,老孫怎麼可能因為一時的仁慈而葬送林海辛辛苦苦換來的信心呢?

轉眼間,暫停的時間結束了,比賽繼續。

場上果然沒有了霍華德,不過就算他沒有5次犯規,老K也不太可能繼續把他放在場上了,因為霍華德罰球實在是太爛了,一旦林海對霍華德採取“砍鯊戰術”那樣的結果不是老K所希望的。

此時的夢之隊上場的球員是杜蘭特、安東尼、科比、詹姆斯、保羅,都是大場面的球員,當然了,可能杜蘭特還有點青澀,詹姆斯有點手軟,但是有科比和保羅的存在足以鎮住場面。

老孫這邊派出的是:林海、大姚、小致、小朱、小董。

阿聯並沒有被上場,因為這是需要內外結合,讓林海可以更加肆無忌憚的廝殺。

保羅控球,緩步前進,他們還處於領先的位置,所以並不著急。

將球交給杜蘭特,小朱立馬貼上,受到林海的鼓舞,他防守得很積極,身為球員,哪一個不想為國爭光?

以前是沒有機會,而現在他們距離那個耀眼的冠軍只有一步之遙,他怎能不拼命,就算不是為了林海,不是為了國家,只為了他自己!

永遠別小看一顆冠軍的心!

杜蘭特感到有些吃驚,因為他感受到了眼前這個球員身上散發出的無上鬥志。

不過他依舊是全聯盟乃至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球星,哪怕小朱已經很努力的防守了,依舊阻擋不了杜蘭特前進的步伐。

鬥志和實力還是有區別的。

成功甩掉了小朱,然而小致立即補上,這讓杜蘭特感到更加的吃驚,因為小致身上同樣透露著和小朱一樣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