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之道,無非如此,轉臭為香,蘊平凡而不凡。

幹鮑也是如此,將一種只是需要時間醞釀的食材,改造得能夠與夢幻食材相比,這便是料理烹飪之道的高妙。

可是這種手藝在這個時代卻已經越來越少見到了。

要麼用大量的調料去取代食材本身的味道,要麼就是用食材的味道代替所謂的調味。

如今的世界,在料理上幾乎都開始向著這兩個方向極端的走了下去。

即便是最重視調理,講究烹飪之道的中州內部,在年輕一代裡,也漸漸有了如此的趨勢。

不是料理人的變化,而是食客們的口味開始逐漸又一次默默的開始有了改變整個料理界的趨勢。

這對趙扶余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再逆潮流而上?

偏偏他走的料理之道本身就已經是一種與當今潮流不同的方式了,這也讓他的料理在這個時代格外的不同尋常。

有了一種見之難忘的獨一無二的韻味。

所以在京都御的那些名店當中,趙扶余的‘夜中火’或許不算是最高階的,可是在口碑上卻絕對是最好的。

哪怕是對中州料理不感興趣的人,在品嚐到了趙扶余的手藝後,也絕不會說什麼壞話,頂多是更偏愛某類料理罷了。

正在烹飪幹鮑的趙扶余此時已經把砂鍋底下的火關掉了,因為鮑汁的那濃稠的膠質,他還不好將鮑魚直接放在砂鍋內浸泡,否則等再需要的時候,又要熱一次砂鍋。

因為湯水裡膠質太豐富,稍微冷卻鮑魚怕是就要貼在鍋底了。

帶上過多的鮑汁進入內餡也是趙扶余所不太願意的,所以趁著還火熱,一顆顆的鮑魚被夾出來,就這麼擺在外面,用個透明的罩子照著,那濃郁的海鮮氣息伴隨著肉味飄散。

簡直比任何一種招牌都要醒目,即便是經歷了不知多少夢幻食材考驗的IGO僱員們,此時也忍不住嚥下了口水。

目光直愣愣的盯著那略帶醬紅色的幹鮑,想吃的心思是騙不了人的。

不過趙扶余可沒有功夫管他們。

此時雞金湯裡的魚翅也到了火候,關火是必須的,那裡面早已經熬煮到散開如一縷縷金線的魚翅也被都夾了出來,擺在盤子裡。

加上從蒸籠裡取出來的整個大幹貝。

四種乾貨海鮮的發制和烹飪也都已經完成。

接下來就是組裝了。

實際上組裝包子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很普通的工序,對趙扶余來說卻還需要全神貫注,因為在分劑子和擀麵的時候,他還需要動用那白羅三疊浪的手法,讓這最後一次發酵,就在每一個麵糰裡出現。

白色的麵糰,黑色的麵糰,青色的麵糰,最後是赤紅色的麵糰,四種麵糰都在趙扶余的手底下,飛速的被擠壓成劑子,又用擀麵杖一轉便是一個可以包住包子的麵皮。

很快在那透明的薄膜下,便是四摞包子皮完成。

稍微撒一些乾粉在麵皮底下,防止粘連後,趙扶余最後對內餡的處理就是又在那魷魚滑了稍稍的加了一些水份進去,接著不斷的攪拌,讓其更顯得鬆散一些,就沒有再任何的動作了。

一切的準備工作都完成,只剩下了包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