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這一步,還有那蝦殼蝦頭打成粉末,製作了麵糰。”

“那道料理,有這些步驟麼?”

堂島銀到底是已經邁入了天王領域,半隻腳踏在了天王之中,對於趙扶余料理看得也頗為講究。

他很清楚趙扶余之前烹飪的手法,到底是預備製作怎樣的菜品,可是到了現在他才覺得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茶水做基地,為湯麵,還是冰沙的。

並且還有蝦粉面團,這樣的一道料理,似乎與他記憶裡的那道食譜,相去甚遠。

“沒有就不能新增麼?”

“料理本身就是為了將食材的滋味展現到淋漓盡致。”

“注意看他的這些動作,與原本的食譜有任何的衝突麼?並沒有!”

“反而是將那純粹的滋味展現得更加極致,將食材開發到了最頂端!”

幸平誠一郎知道自己的老友還是因為與外界交流太多,對很多的東西形成了既定的認知,要打破這個認知才有希望登堂入室,邁入更高的料理境界。

所以他的解釋也沒有留多少顏面,甚至是直接又具體。

尋常人會因此而動怒,或者生出什麼其他的想法,可是誠一郎和堂島銀不一樣,他們這樣放肆的話說得多了去。

也不在乎這麼兩句,尤其是關於料理認知上的摩擦。

只不過他對於自己的看法卻不會發生改變,因為在他而言,料理按照食譜烹飪並進行完善,這沒有錯。

可是一旦新增了太多的東西,就會顯得不倫不類。

趙扶余的做法,簡直就是已經重新解構了那個食譜,對於他來說完全是無法認可的事情。

料理之道上,沒有真正的統一認知,也沒有萬千年不變的正確,誰也不能說堂島銀的說法是錯誤的,可是他現在卻並不是天王級的料理人,所以他只能閉嘴。

在事實面前,任何的想法都得靠邊站,除非你也拿出了一樣的事實,才能引起他人的重視,注意,乃至是討論。

見到自己老友沒有說話,誠一郎自然知道他並非是明白了話裡面的意思,而是依舊在一條路上不回頭的走著。

這也未必是壞事,可是在誠一郎看來,或許之後堂島銀也可以突破到美食天王之境,可是到那個時候,或許不管是自己還是趙扶余都已經開始邁入另外一個領域了。

觀念上的差距,就造就了進步速度的快慢。

這一點或許和料理之道正確與否無關,但是和料理人卻息息相關。

...

將泡好的茶湯,直接放入白玉盤內,形成了碧湖景象後,趙扶余便直接將其包裹好,送入了急凍櫃內,可以說這一步令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

因為怎麼看趙扶余的料理應該都是那被無數人熟悉的食譜,來自江南水鄉的優雅料理‘龍井蝦仁’。

就算用的是神農草.茶,應該也是按照這道食譜的做法來進行的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