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要保持距離
章節報錯
這種優惠的折讓,基本上就是充做銷售費用算進公司的成本里。
目前看來雖然有點虧,但李澤皆的朋友都是有身份的人,以後保不準在其他方面就會給富耀行個方便,那就賺回來了。
等過了一個月,王鍾滄看到各地報上來的樓盤銷售資訊和幼兒園、中學的峻工資訊,十分欣慰。
富耀也算是間接帶動了這些城市的人流量和經濟。至於菜市場、醫院、超市等配套設施,那就是當地政府的責任了。
這時,汪玲宣佈,有孕了。
林家喜氣洋洋。
宿舍的三位室友,都宣佈脫單。
王鍾滄也著實鬆了口氣。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接下來的兩個月裡,他相繼參加了三場婚禮,碾轉京城與圳福兩地,年底又跑了趟西北,陪著李澤皆來檢查著醫院的事。
“你那姐夫現在可算是真正找到了適合他的路!”李澤皆十分感慨地道:“不瞞你說,先前那幾年,你們富耀雖然股價不錯,但這位林太子爺的名聲可不怎麼樣,都說他敗家,扶不上牆。沒想到,你這一接手,開闢了影視領域,反倒讓他在影視界混得風生水起!”
“我才看過了他的幾部電視劇,演技不錯,不油膩,有霸總的氣質,也有深情男的專一。你姐挺有眼光啊,像他這種人,一般不會為了事業而放棄愛情。也不會為了股權而跟你反臉。”
“接下來,你就要小心他的後代,如果可以,儘量往文和政上去培養,別到時候跟你的孩子爭富耀。”
這就是頂級富豪的培養習慣啊,從孩提的時候就開始關注和計劃了。
當然,李澤皆是好意,王鍾滄也沒有拂卻,便笑笑:“我姐是個相對比較傳統的女人,對女強人其實沒太大的興趣。我相信我姐會教育好後代的。我姐也知道,現在我們家在經濟上,就得靠我,她也不是戀愛腦。我若是不好,她也未必就好。”
李澤皆點點頭,再又問:“聽說,你那個基金會慈善基金,目前把腎移植這一塊的捐助手術給做起來了?能不能適當地分一點到咱們的醫院裡?”
“怎麼?”王鍾滄就有些意外了:“香江在這一塊的資源應該不算很差吧?”
“能好一點,穩一點,就更好!香江的人口,終究不如內地。”李澤皆含混地道:“需要什麼條件,你儘管說,我能辦到的就辦。”
“見外了吧?都說是咱倆的醫院了,如果可以行,我也願意往這邊領。但是,這裡面需要當局大佬的支援。咱們省裡那邊我算是勉強搞定了,但我三伯這裡,畢竟是涉及到民族的管理,情況比較複雜,要格外小心。”王鍾滄謹慎地道:“何況,如果這種的試點被上面透過,那以後說不定就會在全國一些特殊的醫院進行拓展,咱們這裡,還是不要去碰觸了。”
這裡是三伯一直想牢牢掌握的地方,他可不能在這裡搞那種與政策有點擦邊的捐助。
“好吧!”李澤皆有些悻悻地道:“我以為你什麼都不怕!”
“沒有啊,我心裡有數,不該碰的我絕不會碰!”王鍾滄揚揚眉:“我只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賺錢。”
……
上午才和李澤皆說了這事,下午,省裡那位主管公檢法的老大哥就打電話給王鍾滄了:“李家這兩天有沒有慫恿你聯合搞腎移植?”
王鍾滄笑笑:“您的訊息真靈通。上午剛說,我拒了。這種事情,不適合聲張,除非政策調整。”
“嗯,我就知道你是明白人。”老大哥滿意了:“我最近可能會往上動一動,這方面要注意一些。”
王鍾滄給他打了包票:“放心,我會卡住的。我現在的運氣正好,不想因為這點事栽了。”
老大哥:“你和李家不要走動太深,他那老父親還是過於重利,態度有些搖擺。”
王鍾滄有些無奈:“我會注意的。不過李澤皆這個人還是不錯的。”
“從小在他爸的壓力下長大,受的都是他爸喜歡的教育,現在和你相處得不錯,是因為你有錢有資源。而且汪家和王家在京裡還有點影響力,他想多一條路。而且,年輕人叛逆,有些他父親堅持的東西,他就想對抗一下。但骨子裡,兩人都是同一類人。”老大哥十分犀利地道:“我知道,你是個重情義的,所以,這方面更加要注意,別被他們帶進坑裡。”
“好!”王鍾滄心裡警覺起來。
這話說得也不無道理。
一個人的性情,多少會和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有些關係。
如果李澤皆真是過於重情,怕是早被他老爸擼掉了重要的職務。
老大哥顯然是聽出了王鍾滄的心理變化,語氣也緩和起來,再問:“你們富耀最近在國內那些二、三線城市大搞房地產和幼兒園,是不是打算將來以房地為主?”
“沒有,只是適應政策,順應時代潮流,趁著有多餘的現金流,先吃一波紅利。”王鍾滄沉聲道:“我個人認為,只要減少了年輕人的住房成本和醫療成本,他們就會有更大的意願來享受生活,促進消費,以及釋放感情,促生下一代。只要人口增長了,人口密集了,這些地段的消費力自然而然就能提升上去。”
“再說,我們搶佔地盤,不會一味的只求利潤,總還會顧及生態,比讓一些急功近利的小地產公司把地佔了只管建房賣錢要好。如果他們資金不足了,房子建不起來,成了爛尾樓,那不是壞了政策原本的好意?”
老大哥笑了起來:“這麼說來,你們富耀並不打算搬出省”
“圳福的地價,以後怕是會慢慢慢慢地降下來,”王鍾滄沉聲道:“畢竟國家調整這個頂級院校的部分專業去二、三線城市,初衷就是為了減少超大城市的人口壓力,降低地價。咱們圳福的高校是不多,但流動人口比較多,隨著新一代年輕人的成長,遲早要被分流到其他的城市。沒有年輕人的消費,沒有剛需買房,房價怎麼漲?房價降了,我們那些租房的成本自然就會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