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臺灣島上的起義(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番出征臺灣雖然是他親自率領,但在漳州還是留有親信守衛的,必要時刻退往金廈,這是萬雲龍最後的底線。
...
臺灣巡撫鄒應元是個聰明人,然而在臺灣這種地方,聰明能發揮的作用也就那樣了,以我大清的海上力量,想要遏制沿海的海盜尚且心有餘而力不足,跨海支援臺灣更是一個耗費極大的事情。
除非臺灣真的爆發了難以平定的反叛,不然閩浙總督崔應階給他的回應都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為了大清天子乾隆在臺灣的統治,鄒應元可謂是費盡了心思。
臺灣縣,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張珽正指揮著手下僅有的不到千餘兵丁操練,同時,城外開始進行了工事修築,在內有黃教起義外有萬雲龍大軍壓境的情況下,鄒應元和張珽為了自己的小命,正在盡全力將臺灣府府治臺灣縣打造成一座堅城。
鳳山縣內,察覺到臺灣府內情況變動的莊大田秘密在自己的院子內召集了鳳山縣天地會的幫眾。
院內,是上百號二十至四十歲的漢子,儘管面孔各色,但說的話卻都是清一色的漳州話。
在臺灣這個地方,漳州、潮州、客家人是最強的三股勢力,出身在這裡意義非凡,不同地方的人很難取得對方的信任,很多時候根本不存在信任這一說。
因為,這是他們從大陸帶過來的生活習慣,儘管臺灣和閩南潮汕等嶺南之地大有不同,這裡的土地足夠多,足夠養活在島上的每一個人。
“大哥,你只管說一聲,鳳山縣的那幾十個縣卒根本不是咱們的對手!萬大當家的不是已經從漳州出發了嗎?咱們在這邊給他助威,到時候說不定還能多佔兩個縣!”
“打狗的船主最不講信用,碼頭上好多漳州兄弟都被他們扣過工錢,只要大哥說起事,我林虎能從打狗招到三百個弟兄!”
“姓鄒的許是聞到味了,這些天一直縮在臺灣縣不出來,他們肯定沒膽子剿咱們,岡山的黃教兩兄弟起事半年了還都過的好好的,大哥,別猶豫了!”
莊大田渡海來臺這些年不是白過的,沒讀過書卻見識不淺,既然在這時候召集手下來,也就是抱著想起事的心的。
現在聽到他們如此群情激奮,莊大田也感覺時機到了。
“都回去準備,大寒那天舉事!各路都以紅巾裹頭,以天地會為名號,反清復明!”
莊大田看向左右,沉聲吩咐道。
黑暗中,許多聲答應都帶著興奮和顫抖,老老實實種地的日子很好,他們也想過,誰叫狗日的官服壓榨太狠,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還動不動挑撥漳潮客家之間的內鬥,儘管他們本身就不對付。
不過官府在三家眼裡卻是最讓人仇恨的。
再加上天高皇帝遠,大陸上連綿不斷的起事也給臺灣島上有幾分志氣的人心中添了一把火。
昔年佔據臺灣以自守的鄭氏則是他們的目標,只要能在官府調動大軍登陸之前攻克全臺,就有可能憑藉水師將敵人阻擋在海上,到時候全島便是自家地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