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韓元失蹤後的十幾日後,整個長安忽然一下子沸騰了起來。

征伐吐蕃的三路大軍凱旋而歸,全城百姓無不欣喜若狂,自發的出城迎接。

三路大軍共計五萬,自長安出征,歷經數月有餘得以凱旋而歸,雖然西進吐蕃不算是成功,但所有人都將此事給選擇性忘記了。

這一日,陽光格外的明媚。

不管是突厥得勝而歸還是吐谷渾得勝而歸的大軍,迎接都是在明德門,而能夠從明德門進入長安的大軍,那必定是取得了大勝。

不因為的別的,明德門位於正南方,進入明德門便是通往皇宮的朱雀大街。

而這一次,並不能算是大勝,只能算是取勝,李二親自帶領滿朝文武,與光華門迎接大軍凱旋。

辰時。

光華門外的道路兩旁早已經擠滿了前來迎接的百姓,其中更是有不少的百姓翹首期盼,彷彿像是在等待著親人的歸來。

出征吐蕃的五萬大軍全部是抽調關中的子弟,如今歸來,他們的親人自然前來迎接。

李二負手而立於那光華門的城牆之上,望著那城外的風沙臉上露出幾分的笑容。

大軍得勝而歸的喜悅,將韓元失蹤的緊張衝散了不少。

“高明,想明白朕為何明知吐蕃征戰艱難,還要催促大軍征戰吐蕃嗎?”李二看了一眼站在一旁肅穆的李承乾輕聲問道。

李承乾聽到李二突然問話,先是一愣,連忙拱手,“兒臣不知。”

“古來戰爭都是九死一生,朕豈會不知將士們的辛苦,吐蕃雖以求公主為藉口,實則是窺探我大唐的虛實,松州之戰不過是收復之戰,即便是打贏了也沒有什麼意外的。”

“而西征吐蕃卻代表著我大唐的態度,朝廷向諸國表明內外諸夷敢稱兵者,皆斬!”

“你要走的路還長著呢,韓元那臭小子雖然給你鋪好了道路,但你還不夠資格。”

李二微微搖頭,隨後便不在言語,望著遠處的地平線。

李承乾沉默了下來,他不否認自己父皇的話,更不否認自己過於慈愛,就連自己那妹夫都嘲風過自己是聖母。

自己當初還以為聖母是多麼好的詞語呢,結果聽完之後,都有了想打死他的想法。

若是韓元在,今日他可能正躲在角落偷偷嘲諷自己吧?

想到這裡,李承乾嘴角露出幾分的惆悵,將腦中其他的想法給轟出去後,再次將目光投向遠處與天相接的官道。

隨著遠處地平線上出現一支隨風破翩翩起舞的戰旗,緊接著便露出密密麻麻的人頭,出征吐蕃的將士們歸來了。

隨著大軍不斷的前行,大軍的全貌終於露了出來,大軍綿延十餘里,似乎比出徵時候人多了不少。

當你仔細望去的時候會發現,大軍中摻雜著不少衣衫襤褸如同野人一般的俘虜,這些正是松州之戰投降的俘虜。

那些迎接的百姓人群人頭湧動,探著腦袋在那隊伍中不斷的搜尋著自己的親人,可終究是是有不少計程車卒折戟於邊陲。

那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時不時傳來一聲聲的哭聲,周圍的百姓不但沒有驚訝,反而是溫言安慰道。

大家都明白,這些定然是那些未曾歸來將士們的親人。

而光華門之下,緩緩駛出一架車輦,李二坐在車輦上緩緩的駛出光華門,太子及其文物大臣則是跟隨在車輦一旁。

原本因為韓元被歹人劫走的壓抑氣憤,頓時被得勝而歸的喜悅衝散了不少,大軍領頭的是五千的騎兵,陣陣的馬蹄聲清脆響亮。

不過一眨眼的功夫,五千的騎兵便行至到了光華門外,隨著統領一聲令下,五千騎兵幾乎是同時同步翻身下馬,對著那李二的車輦握著手中的馬刀拍打著胸前的盔甲,齊聲大喝道,“大唐萬勝!萬勝!萬勝!”

李二緩緩站起身,神情肅穆的望著那一臉興奮的騎兵微微抬了抬手,“眾將士辛苦了!”

就在這簡單的回應中,大軍已經來到了騎兵的身後,隨著侯君集的手一揮,大軍全部停了下來,數萬的將士昂首挺胸,等待皇帝陛下的檢閱。

緊接著從中軍分出一條道路,侯君集,牛進達,劉蘭,執失思力四人騎馬駛出了大軍之中,朝著李二的車輦而來。

在距離車輦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四人同時拉住韁繩,翻身下馬,將韁繩交至一旁的宦官手中,四人步行著朝著李二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