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奇兵不在眾,萬馬救中原(第1/3頁)
章節報錯
不得不說吐蕃和所有的遊牧民族一樣,每一個人都是天生的戰士,即便是在唐軍弓箭手的壓制下,也不過是慌亂了片刻,很快便重整陣型再次朝著唐軍的騎兵發起了衝鋒。
“殺!”
牛進達的副將抽出了腰上佩戴的鋼刀首當其中的朝著吐蕃的騎兵衝了過去。
“砰!”
在一聲聲刀劍碰撞聲中都會伴隨著一道道的身影從馬背上跌落下來,沒了生息。
兩方的騎兵交戰在一起根本分不清到底誰更佔據優勢,有唐軍的戰士掉下馬來,也有吐蕃的戰士掉下馬來。
但可以清晰的看出雙方的騎兵人數在不斷的減少,唐軍的弓箭手已經從方才的位置撤回到了城牆邊上,到處支援著。
“陌刀隊上,將這群騎兵全部圍剿掉!”牛進達狠狠揮動了手,頓時間身後的軍陣中走出了數千手握別致長刀的步卒。
那數千人的步卒站在隊伍的最前面很是顯眼,各個身高七尺,虎背熊腰,手上握著一柄長柄但刀的上半身顯得很是寬大,雙面開刃,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寒光。
那些步卒面對數千騎兵非但沒有一絲的恐懼,反而是雙眼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韓元看著陌刀隊,臉上不由得露出幾分的好奇與興奮。
要知道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從來都是縱橫天下的,鮮有對手,特別是騎兵對步卒上面,騎兵一波的衝鋒基本都將步兵陣營給鑿穿。
然而在歷史上缺有一隻令騎兵聞之喪膽的步卒隊伍,那便是唐朝鼎鼎大名的陌刀隊。
在歷史長河中出現的兵器不計其數,但陌刀的威威大名缺能流傳千年,更有傳言道,一刀下去“人馬俱碎”,這更為唐朝的陌刀添上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而在近代考古中,從未發現過一件陌刀陪葬品,為什麼呢?陌刀當時作為唐朝的制式武器,也是唐朝能夠稱霸的原因之一,由於陌刀對於唐朝的重要性,這種刀具不允許陪葬。
唐刀中的陌刀是做為軍隊重要的戰爭物資裝備的,並且在唐中期作為軍用器物,嚴禁民間私造和私藏,其前身是漢代少府所制斬馬劍,其功用雖說漢斬馬劍賜南匈奴也含有助其“厲武節、務戰攻”的軍事目的,但由於這種劍的鑄造工藝複雜,須兩側鍛成利刃、中間厚背,而當時冶煉技術相對落後,故整個漢代基本只停留在宮廷服務於統治階級的階段而未曾用於軍事目的。
《漢書》卷六七《朱雲傳》:“願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師古曰:尚方,少府屬官,作供御器物,故有斬馬劍,言劍利可以斬馬也。陌刀雙刃,柄長四尺。
及唐之後,史籍鮮見陌刀之蹤跡。
奇兵不在眾,萬馬救中原。談笑無河北,心肝奉至尊。
孤雲隨殺氣,飛鳥避轅門。竟日留歡樂,城池未覺喧。
更有杜甫的詩詞來描繪陌刀。
至德二年,郭子儀率軍平滅安史之亂,收復長安,在長安城西香積寺,與叛軍十萬主力決戰。叛軍發動如潮攻勢,鏖戰多半日,唐軍陣腳被衝亂,氣勢低落,叛軍兵峰正銳,直指中軍,眼看唐軍要敗,此時在唐軍陣尾,卻有兩千五百陌刀隊,全部步兵,每人手持一杆陌刀,肅立不動,嚴陣以待。
陣前傲立一員虎將,身高七尺,虎背熊腰,看敵軍攻至,大喊道:國家至此,危矣,請自嗣業始。手持陌刀,疾步衝出,直奔叛軍,揮動陌刀,擋者披靡,史書記載: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
此人正是大唐虎將,驃騎大將軍、右金吾衛大將軍李嗣業。李嗣業一馬當先,身後兩千五百陌刀手,排成刀陣,如一面刀盾,滾滾向前,陌刀刀鋒所指,無可爭鋒,陌刀隊一出,戰場形勢大變,唐軍士氣重振,叛軍則瞬間崩潰,香積寺之戰,郭子儀大獲全勝,全殲叛軍主力,後來乘勝追擊,直下長安,此一戰李嗣業,陌刀隊,居功至偉,大唐陌刀隊也威名遠揚,此後讓敵軍聞風喪膽,望風披靡,為掃平安史之亂立下赫赫戰功。
萬二千人為一軍,一軍兩千二百人組成陌刀隊。陌刀隊全步兵,主要作用是斬馬。當敵軍騎兵衝陣時,靠陌刀隊的刀陣,擋住敵軍,他也是一隻預備部隊。
不到萬不得已,陌刀隊伍是絕對不進入戰場的,但是今日不同往日,情勢危急,若是讓吐蕃的騎兵衝出來,那麼所有的一切都將會功虧一簣。
“陌刀隊,殺!”
陌刀隊統領是一命身高七尺有餘的將軍,韓元見過他,他在牛進達議事的時候,經常站在距離牛進達最近的位置,一隻都沉默不言。
但是如今,他卻一改往日,渾身散發著驚人的殺氣,帶領著千餘人的陌刀隊朝著吐蕃的騎兵衝了過去。
很快便將吐蕃的騎兵圍困了起來,唐軍的騎兵更是直接切斷了他們回城的道路。
“殺!”
“殺!”
“殺!”
一聲聲的喊殺聲衝破雲霄,一柄柄陌刀落下都有一名吐蕃騎兵被劈翻倒地,再無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