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太極殿。

滿朝的文武全部聚集於此。

李世民坐於高位,俯視著下面的文武百官,沉聲說道:“諸位愛卿,對於我大唐科舉制度,有何高見?”

文武百官對李世民的突然提問,有些摸不到頭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人開口。

過了許久。竟然無一人上前回答。

李世民冷眼看著下面的文武百官,語氣中帶著不悅,“禮部尚書,你認為科舉如何?”

他雖然認為韓元是位大才,也僅此而已了,他和朝廷文武百官相比還差一些。

“回稟陛下,臣以為科舉推行甚好。”

“自從科舉推行以來,天下才子盡入陛下門下。無數讀書人無不感激陛下的恩德。”

禮部尚書王珪躬著身子一字一句,不急不緩的說道。

文武官員聽到禮部尚書王珪的言語,紛紛贊同的點點頭。

“陛下聖明!”

“臣附議!”

啪!

李世民微微抬起頭,冷笑一聲,把手裡的奏摺往桌子上一摔,“滿口胡言,當朕糊塗嗎!”

“陛下息怒!”

文武百官見到李世民臉色變了,連忙躬身告罪。

王珪更是躬身子,頭都不敢抬的說道:“此乃臣肺腑之言,望聖上明鑑。”

“行了。”李世民擺擺手說道,雖然心裡有些不快,但是也沒有說什麼。

世家勢力龐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他方才問的這位正是王家的人,他這麼回答自然在李世民的預料之中。

“謝陛下。”

整個朝堂上也只有長孫無忌一臉淡然。

“對於科舉的事情,朕提出幾點。”李世民正正身子說道。

“第一點,便是科舉時間過於頻繁。”

“第二,便是吏部的選拔毫無意義。”

......

李世民把韓元所提出的問題把一些不適合現在提出來的剔除後重新提出來。

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便一針見血的將科舉的一些弊端指了出來。

說的整個朝堂上下先是震驚,再是惶恐,最後乾脆低下頭,一言不發。

李世民說完便一直看著臺下眾人的表情,當看到臺下眾人的樣子,臉上露出一絲難看,

就在這個時候,長孫無忌拱著手走了出來,朝著李世民行了一禮說道:“陛下聖明,科舉代表著朝廷的態度,更是我大唐的根基。”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陛下所見。點明瞭吾等愚昧。”

“臣建議,將這事情交給諸位大臣,集思廣益,定能想出一個完全之策。”

李世民看著長孫無忌欲言又止的微微點頭。“也好,此事便交給你來辦。”

長孫無忌躬著身子,“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