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北伐(第1/4頁)
章節報錯
轉眼之間,到了洪武二十年,朱棡出海已有一年有餘。
一年多時間,並未收他的任何訊息。
東暖閣中,老朱把玩著手中的茶盞,望著桌案上的輿圖,道:“老三走了也有段時間了,不知他在外面可站穩腳跟了。”
外面情況如何不得而知,老朱擔心兒子倒也在情理範圍之內。
一旁的朱標對出海的朱棡自也有擔心,但在此時卻也只能開導著老朱,道:“錦衣衛從來往的商隊中打聽,數月前還曾見過老三呢,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老三或許是準備徹底安頓下來再報信的吧?”
朱棡出去是被老朱給予厚望,但那也是犯了錯誤出去的。
沒什麼建樹就報訊息,他也覺有些丟臉。
對此,老朱倒也不再多說,只道:“陳恪那小子倒也有幾分魄力,開海外貿易這一年,農稅雖降低,但整體稅收卻比往常多了數倍之多,且人口增長比往年也多了幾倍,若照此發展下去,咱大明便可超越唐宋了。”
之前,所有貨物只供內銷,所有商人只分大明這一塊蛋糕,那能有多少錢。
現在,海上貿易盛行,商賈賺到的錢自然也就多了。
商賈手中有錢,只要調整一下稅收政策,朝廷自然也就也有錢了。
而海上貿易需要的商品增多,意味著就業崗位也增多。
就業崗位增多,百姓只要肯出力,自然也就能賺更多錢。
百姓手裡有錢,意味著生活條件好了。
生活條件便好,也能養活的了孩子了,且孩子的生活條件也便好了,最關鍵的是,孩子生了病,也能及時得到救治,夭折的機率也就降低了,人口自然也就增多了。
能夠把這些發展起來,超越唐宋自然也就容易了。
老朱稱讚,朱標點頭附和。
朱標也是能打破侷限之人,已有了如此顯著的變化,他自然也成了海上貿易的鐵桿擁護者了。
“是啊,現在增加了幾處沿海衛所,又在幾處島上設立了巡檢司,海上一旦有倭寇出現,第一時間就能把其驅趕剿滅,沿海所報被倭寇所襲之事也沒有了。”朱標道。
既要發展海上貿易,倭寇時長侵擾的事情自然是要避免的。
不然,有的商賈舉家買了一船貨,想要出海賺些錢,沒等離開大明海域便被倭寇搶走。
這樣的事情出現在幾次,商賈再出海時那就得好生考慮一下了。
如此一來,即便是朝廷準允,怕也沒人出海了。
“哼,現在沒襲擾之事發生,之前的事情斷然不會就那麼算了的。”老朱兇巴巴的道。
這也並非睚眥必報,這乃事關國體之事。
“此仇是應該報,不過還當是先解決了北元之事,如此才可舉全國之力發兵倭國。”朱標道。
北元不滅,運送往倭國的物資兵力就會被北元截斷。
如此的話,朝廷是很容易腹背受敵的。
這個道理,老朱可比朱標要清楚。
“北元將士也休養生息有段時間了,士氣高漲,也該是與北元韃子一決高下的時候了。”
老朱盯著輿圖瞧了數月,早就存此心思了。
對之,朱標也並不反對,只道:“這次出兵由誰率領?”
兵丁士氣高漲之時一方面,絕對戰爭最後的勝負,還得是主將。
對由誰領兵,老朱一直拿不定主意。
按理來講,徐達能征善戰,把之放於北地,目的就是為了將來有朝一日遠征北元,奠定大明被北疆之地的。
但徐達功勳太卓著了,且又是朱棣的老丈人。
一味重用徐達,只會加深朱棣的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