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1/3頁)
章節報錯
沒用多久,朱標便把至正十七年左右李文忠與老朱往來的信件悉數交給了陳恪。
這些信件中既有李文忠彙報給老朱的軍務,也有與老朱噓寒問暖的家書。
當時這些東西屬機密,現在也沒什麼不能示人的了。
拿了這些東西,陳恪並未馬上比對,而是先搞了個放大鏡。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想要利落的把柴砍了,還得是先把刀磨快了才行。
好在之前為提純酒精,朱標幫忙找工匠把琉璃做了些許淨化。
雖不至於有後世那般的清晰度,但總歸還是能為字跡鑑定增添些便利的。
打磨了兩天多時間,大明第一個放大鏡終打磨了出來。
一切準備完畢,陳恪才開始著手朱標送來的信件與所謂李文忠的手書做對比。
從李文忠手書的第一個字開始,逐個在往年信件中一一尋找出來。
之後,在一個個的查詢其中的區別。
這可不易,若這麼輕易就能找出來,老朱也不會認定那手書是出自於李文忠之手了。
耗時兩三日,陳恪眼睛熬的通紅,但好在終於發現了其中的端倪。
李文忠再寫撇的時候,頓筆的時間較久,提筆的時候稍猛。
本身存有的書寫習慣與別人刻意模仿出來的還是有所差別的。
確認下來後,陳恪當即便去尋了老朱。
老朱那裡怕是早就已是等不及了。
東暖閣中。
陳恪剛見禮,老朱便有些迫不及待地問道:“如何?”
老朱平常都是保持著上位者不慌不忙,不讓人輕易察覺自己內心所想的威嚴。
像今日這般失態,還是第一次見。
老朱著急,陳恪也不再廢話,把帶來的東西鋪開,回道:“臣找出了手書處與曹國公平日書寫習慣不同的地方了。”
既找到了不同,那也就是說那手書並非出自李文忠之手了。
老朱更為著急了,急急追問道:“哪裡?”
把放大鏡遞給老朱,陳恪開口道:“曹國公書寫撇的時候,頓筆的時間久,提筆的時候稍猛,而手書處的撇,雖也有此類特點,但陛下請看,提筆的這一下明顯就是刻意為之的,比如這個為字的撇,曹國公所寫所有書信上的皆是在頓筆之後猛然提下去的,陛下再看手書中的這個,所有為的撇明顯帶著幾可以模仿,並不是由上到下逐漸由中變淺的,受力相同,尾稍處相對整齊,並未有收筆留下的痕跡。”
刻意收筆與無意收筆,自是會有所不同。
再厲害的模仿,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書寫習慣都學得一點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