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堂”

“威武~”

站在兩邊的衙差用棍子有節奏地敲擊地面。

衙差的身後豎立著“肅靜”和“迴避”的牌子。

官老爺是一個老頭,他大肚便便,鬍鬚留長,眼睛無神,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

這一看就不是精明能幹的官員,倒像是昏官。

“堂下誰是被告,誰是原告。”

“回稟大人,我是原告,他是被告。”

這個原告骨瘦如柴,穿著粗布麻衣,腰上圍著白色的圍巾,給人一看,應該是從事飲食行業的。

另外一個人身穿長袍,一臉白淨,戴著個儒巾,就是帽子的意思,他手裡拿著摺扇,一看應該是讀書人。

那個原告跪在地上,而那個被告卻站著,一臉悠閒搖著扇子,這個應該是有功名的。

而且這個被告很可能是個秀才,因為秀才有見官不跪的權利,而童生是沒有這個權利的,如果他是舉人應該有官身,這官老爺可不會讓他站著,說不定給他搬個椅子。

還有一點可以猜測他秀才身份的是穿著打扮。

這官老爺連兩個人的姓名都沒問就直接問事了。

“你們因為何事對簿公堂。”

“回稟老爺,他撿了我的錢包,卻說是自己的。”

“老爺我是堂堂的秀才怎麼會撿到錢包不還,這種有辱斯文的事情怎麼會做,明明是他見財起意,故意汙衊我,請老爺明察秋毫,為晚生做主。”

這官老爺也是從童生一步步考上去的,都是讀書人,自然內心會偏袒秀才。

“原告他說的可是屬實。”

“回稟老爺,那天我在炸蔥花餅,不小心錢包掉在地上,這秀才買蔥花餅看到後佔為己有,請老爺為我做主。”

這兩人說的話到底誰說的是真的,誰說的是假的,真假難辨啊。

“既然你們都說這錢包是自己的,那麼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不必回答,把答案寫在紙上。”

“回稟老爺,我不識字。”

“這樣吧,等下秀才寫完,你來回答即可。”

“好的老爺。”

“請問這個錢包裡面有多少錢。”

師爺拿著筆和紙來到秀才面前,秀才揹著原告寫下字,摺好後交給師爺。

師爺把紙傳遞給官老爺,老爺開啟紙一看,把紙放到一邊。

“現在請原告說出這個錢包裡面有多少錢。”

“回稟老爺,這裡面有一千一百文錢和二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