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點映策略(第1/2頁)
章節報錯
什麼叫做“不在於‘突襲’值得期待,而在於復古動作電影值得期待”,二者難道不是一回事嗎?
電話另一端,陸潛彷彿能夠識破會議室裡眼神交換的想法一般,不等他們提問,就徑直做出瞭解釋。
“這是兩回事。”
“聚焦在電影本身之上的話,那麼所有話題就會落在兩部電影的身上,節節攀升的期待值很有可能成為毒藥,反而讓觀眾開始挑刺,嫌棄電影成品沒有達到預期,一切討論話題都圍繞著兩部電影展開。”
“這也恰恰是對方的目標,透過捧殺的方式毀掉一部電影。”
“但聚焦在型別電影上,整個格局就不一樣了。”
簡單來說,一部八十分的電影,當人們期待值是九十分的話,那麼自然無法滿意八十分,可能會大失所望,最終導致票房的失敗;當人們期待值是六十分的時候,那麼電影也就超出預期,連帶著票房也可能迎來爆發。
預期值的偏差,對於電影票房的影響是非常直觀的。
現在“突襲”已經是騎虎難下了,前期藍鯨影業自己的宣傳,中期流光影業的添油加醋,再加上陸潛自己的話題效應,期待值就在持續不斷地走高,人人都希望看到另外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
不是說陸潛對自己沒有信心、也不是說修仲鈞等人對陸潛沒有信心,而是流光影業沒有留下回旋餘地——
觀眾的期待值已經是一百分了,然後“突襲”上映,哪怕陸潛再次出色發揮,電影能夠達到九十分以上,但九十分終究不是一百分,觀眾也還是很難滿意的。
這才是“捧殺”的真正威力。
但藍鯨影業又不能改口說,“哎呀,其實電影也沒有那麼好,你們不要期待了”,這樣降溫的舉動很有可能弄巧成拙,毀掉電影前期宣傳的所有努力。
而且!
從大範圍公映後撤到小範圍點映,這樣的舉動本身也有著“信心不足”的意思,即使觀眾們不會這樣想,虎視眈眈的流光影業也肯定會煽風點火地讓所有人都知道:藍鯨影業害怕了。
進退兩難。
這就是“突襲”的困境。
而陸潛的辦法,第一步就是需要人們把注意力抽出來,視線焦點不再單純的聚焦矚目兩部電影的正面對決,而是上升到整個電影型別的高度:
一方面保持觀眾對“突襲”的期待,另一方面則強調觀眾對復古動作電影的懷念。
怎麼操作呢?
“我覺得,我們應該和穹頂影院、超脫影院合作,開啟一個老電影回顧展。”
陸潛的話語來了一個急轉彎,包括修仲均、屈雨時在內,大家都沒有能夠跟上他天馬行空展開想象的速度。
怎麼突然就從全新電影的發行策略轉移到了老電影回顧展之上了呢?
這是什麼跟什麼嘛!
“從十月中旬或者是下旬開始,我們在全球範圍內挑選五百到七百間電影院,平均到每座城市的話也就是一間到兩間,主要確保覆蓋面的廣泛,儘可能讓更多城市參與到活動裡來,側重宣傳面的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