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幕後博弈(第2/2頁)
章節報錯
現在藍鯨影業已經騎虎難下:
如果繼續吹捧“突襲”,那麼期待值恐怕就會達到一個無法滿足的高度;如果市場降溫,那麼流光影業肯定不會輕易放過,反而添油加醋地讓電影處於尷尬位置。
那麼,他們應該怎麼辦?
屈雨時正在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鬱悶,但修仲均卻似乎已經是胸有成竹。
“他們想要捧殺,就是篤定我們的作品無法達到預期,但如果我們真的達到預期甚至超過觀眾的期待呢?”
那麼電影票房就將如同“解除好友”一樣爆發出難以想象的能量,流光影業也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屈雨時準備坐直身體,但起身太過用力,直接翻車,整個人翻到地上,惹得整個會議室都嚇了一跳,不過屈雨時自己卻是一點都不在乎形象,馬上站立起來,眼睛流露出驚喜。
“你已經看過導演剪輯版了?怎麼樣?好不好?是不是特別厲害?”
“沒有。我沒有看過。”
修仲均的回答著實太過理所當然,以至於屈雨時直接呆愣住了,然後就打了一個嗝,特別響亮的嗝。
修仲均沒有理會屈雨時錯愕的表情,繼續說道。
“我們有一個辦法控制局面:點映。”
所謂點映,就是字面上的意義,區域性放映。
一般來說,低於五百間院線的放映都叫做點映,五百間院線以上則叫做公映,但公映也分為小範圍公映和全面公映——前者是五百間院線以上一千兩百間院線以下,後者則是一千兩百間院線以上。
這些界線並不是旗幟鮮明的劃分,只是一個概念上的統計而已。
點映也可以被看作是一個試水,如果口碑崩潰了,那麼就沒有必要大範圍公映,只是小範圍公映看看能否回收成本,即使不行也能夠及時止損;如果口碑爆了,那麼就能夠有節奏地調整公映範圍。
“解除好友”就是從點映起步然後迎來全面爆發的。
現在“突襲”面對流光影業的捧殺策略,點映確實是一個良好的應對方式,但也不是沒有後坐力影響的。
屈雨時馬上就捕捉到了漏洞,“可是,我們退回點映模式的話,是不是就表明我們沒有信心,反而早早就影響到觀眾的期待值?”
“所以我們點映也需要好好謀劃。”修仲均怎麼可能不知道,“我們不是在一間兩間院線點映,而是應該在數百家院線點映,不是因為我們對電影沒有信心,而是因為我們希望能夠在每一座城市近距離地和觀眾互動。”
規劃的不同,整個點映的意義也就截然不同。
“而且,如果我們退讓一步選擇點映的話,和院線的談判也應該能夠開啟局面,他們沒有必要得罪流光影業,又能夠配合我們的點映調整放映策略,我們的迴旋餘地會更充裕。”
修仲均的腦海裡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框架概念——
就連流光影業來勢洶洶,那又如何?電影卻不是有信心有策略就一定能夠成功的,生意場更是充滿無數可能。
退一步,海闊天空,他們反而能夠重新掌握主動。
不過,如此方案還有一個問題。
“導演會同意嗎?”屈雨時的眼神不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