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

一時之間,氣氛形成僵持,誰都沒有輕易打破僵局,彷彿能夠聽到攝影機膠捲正在緩緩轉動的瑣碎聲響。

全場,熙熙攘攘。

然後在密密麻麻的洶湧人群裡,終於有人無法承受壓力,揚聲詢問到。

“導演,你在做什麼?”

發出聲音的人沒有勇氣站立起來,隱藏自己的行跡,藉助洶湧人潮掩護,發出質疑;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因為這個問題著實太愚蠢也太業餘,結果周圍其他記者全部齊刷刷看過來,然後他還是暴露了。

記者同行們恨鐵不成鋼:你真的不知道導演在做什麼嗎?導演正在吐槽媒體記者因為娛樂至死而沒有職業操守淪為流量粉絲之流!但即使真的不知道也沒有關係,反正記者之中也有不那麼聰明的存在,但至少記者還是有眼力的,知道此時此刻不應該暴露自己的愚蠢。

不知道?

那就閉嘴!

然後,陸潛的聲音就從話筒裡傳來。

“我正在記錄你此時此刻的反應,你看不到嗎?”

不少記者都閉上了眼睛,唯恐看到自己的愚蠢和醜陋。

“誰知道呢,也許這可以成為我下一部電影的靈感。”

陸潛的語氣又重新恢復了輕快,帶著些許嘲諷調侃著說道,整個新聞釋出廳又再次窸窸窣窣湧動起來。

喻劭,瞠目結舌——

陸潛沒有正面回應陶染的事情,而且擺明了自己對流量藝人沒有任何興趣的態度;同時陸潛轉移了焦點,看似“攻擊”記者,實則用職業道德捆綁住了記者的手腳,恐怕接下來記者想要用陶染事件炒作新聞的話,就要三思而後行了。

這是一招險棋。

顯而易見地,陸潛可能得罪陶染粉絲也可能得罪記者,但認真想想,也許這就是一勞永逸掐斷所有可能性的最好辦法。

喻劭還是有些擔心,因為記者的反應永遠難以預料,可是,終於有記者打破沉默再次發問的時候,喻劭卻意識到,陸潛的大膽冒險很有可能……成功了!

“導演,請問一下,你拍攝製作‘遊客’這部電影的靈感是什麼呢?”

“我的意思是,你的前兩部作品從風格到核心都相去甚遠,到底是什麼事情讓你產生創作的衝動拍攝這樣一部劇情電影呢?”

有點意思了,以靈感作為關鍵詞,採訪重心終於回到了“遊客”身上。

此時此刻,記者們才猛然意識到一件事,雖然陶染事件是爆點,但即使沒有機場事件,陸潛本來也就是矚目焦點——

否則,昨天機場的事情又怎麼可能會發生呢?就是因為記者們關心陸潛關心“遊客”,這才順水推舟地無視了陶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