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導演計劃(第2/2頁)
章節報錯
侯曉川非常非常特別,他自己是記者出身,大學畢業之後曾經在電視臺工作多年,從記者到編策劃再到編導,他在媒體行業打滾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到過了三十歲,才慢慢對拍攝電影產生了興趣。
後來,他真的從電視臺辭職,拿起攝像機拍攝電影,個人首部作品就入圍全球三大電影節之一的安橋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然後十三年之後,他又憑藉“血色暮靄”登頂安橋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奠定了自己的業內地位。
陸陸續續地,侯曉川又在不同頒獎典禮贏得了諸多認可,可以說是一位功底紮實又獨具特色的導演,特別是他的記者出身,讓他的鏡頭總是帶有一種紀錄片的獨特質感,近距離地切入人物和故事的脈絡。
按道理來說,以侯曉川的地位,他怎麼可能願意執導“疾速追殺”這樣的商業電影呢?
但現實卻是殘酷的。
自五年前,侯曉川連續拍攝三部作品都失敗之後,他就陷入很長一段時間的創作空白,特別是年齡越高越高之後,業內普遍認為他的創作活力已經開始下降,不要說導演工作邀約了,就連他自己構想的專案都很難拿到資金。
一個眨眼,五年光陰就已經過去了,曾經風光無限的侯曉川,現在也面臨著無戲可拍的困境。
陸潛也不確定侯曉川是否對“疾速追殺”這個專案感興趣,也不確定侯曉川的酬勞如何,但總是要面談看看才知道。
透過喻劭的人脈,七轉八折之後,他們才好不容易聯絡上侯曉川,前前後後又通了三封郵件之後,花費九牛二虎之力,這才敲定今晚的見面。
具體是什麼情況,就只有碰面之後聊聊才知道了。
當然,也有可能侯曉川的創作活力確實下降,真實交談之後,陸潛反而也覺得他不適合,合作終究無法成行。
不管如何,陸潛都期待著今晚與侯曉川的碰面。
踏踏踏。
踏踏踏。
陸潛一路小跑衝進衛生間,以最快速度打理自己,滿懷期待地準備今晚的見面。
紀敘看著陸潛的背影,不由再次慶幸自己提前趕過來了,否則事情就糟糕了。
紀敘在書桌前落座,細細閱讀起陸潛正在忙碌的創作,然後手機震動的聲音就傳來。
紀敘左右看了看,猛然發現是陸潛的手機——
一個擺設。
很多時候都根本排不上用場的擺設。
紀敘看了一眼來電顯示,沒有顯示姓名,也就是一個陌生號碼,難道是工作的聯絡?還是詐騙電話?
可是,為什麼覺得電話號碼有些眼熟?總覺得好像是自己認識的號碼,難道真的是工作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