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靈感脈絡(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當初閱讀劇本的時候,江浩文就隱隱覺得有些奇怪,一時半會又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一直到現在才被陸潛點透。
“導演!”
江浩文簡直震驚了。
“你這一上來就探討如此深入,我接不上話怎麼辦?”
看著江浩文如此坦然的模樣,陸潛嘴角的笑容就上揚起來,
“對呀,我也有些納悶,你們公司怎麼就派你來了呢?再怎麼樣也應該是製片人和編劇的組合才對吧?”
“因為我們有交情呀。”
“你是說當初拒絕我的交情嗎?”
“導演……”
看著江浩文不好意思的模樣,陸潛就知道江浩文是真的抱歉,看來大門影業拒絕“解除好友”應該沒有那麼簡單,但陸潛也沒有打算追究,人們不是每件事都有答案也不是每件事都必須有答案的。
“謝謝你的拒絕,還有謝謝你的引薦。所以,我現在才能夠對你指手畫腳。”
陸潛用一種輕盈的調侃,打趣了江浩文一句。
江浩文馬上就笑了起來。
“導演,你的意思是,這個劇本需要修改?”
“其實從脈絡來看,這樣的設定是沒有問題的,觀眾肯定還是會開心的,但那種有些奇怪卻又說不出來的邏輯衝突很有可能會形成一個心理暗示,對後續票房有所影響;而且和觀眾們想要看到的型別風格應該不太一樣。”
“那麼,你認為應該如何修改呢?”
“哈,那這個問題就難倒我了。”
陸潛沒有大包大攬地說自己可以修改,不是因為謙虛,而是因為整個劇本框架是有著自己脈絡的,不能隨意修改。
曾經陸潛聽過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文學創作的人物是具有生命力的,面臨選擇的時候,他會脫離作者的筆觸,自己做出選擇。
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就是作者賦予了角色生命力,然後伴隨著故事發展,角色就擁有自己的稜角和風格,就好像“亂世佳人”裡的郝思嘉一般,她的傲慢和自戀,早早就埋下了伏筆,對愛情對生活的選擇都是能夠看出來的,如果作者一定要做出一個“叛逆”的選擇,改變郝思嘉的決定,那麼人物就會崩塌。
所以,一部優秀的作品,角色做出每個選擇,背後都是能夠看到脈絡的,就好像不受創作者的控制一般。
文學是如此,電影也是如此。
如果觀眾在觀看一部電影,卻猛然發現角色的選擇偏離自己的預期,又或者莫名其妙得看不出理由,那麼就是創作者在創作角色的時候沒有給予足夠的筆墨去注入靈魂;否則,每一個決定應該都是富有生命力的。
江浩文剛剛討論的這個專案,雖然陸潛能夠感受到邏輯衝突,但他猜測,根據劇本的脈絡和框架來看,故事走向這樣的結局是註定的,因為這就是創作者的初衷,如果他強行改變後續,那麼就必須打破整個原有框架——
這樣做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基本就相當於重新創作一個劇本借殼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