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圈”顯然並沒有滿意,除此之外,“獨立電影”雜誌也不喜歡。

“電影好嗎?其實不錯。拳拳到肉的打鬥戲份確實能夠讓人腎上腺素狂飆,導演的鏡頭構圖、場面排程和氣氛營造都能夠讓觀眾保持注意力,這已經是許久許久沒有看到的精彩動作電影了。”

“但電影真的那麼好嗎?那也未必。從頭到尾的打鬥戲份,本質來說,和超級英雄電影的狂轟亂炸也沒有區別,特別是進入第三幕大決戰的時候,觀眾的神經應該也就麻木了。”

“顯然導演沒有打算在人物弧光和故事核心層面作文章,這是非常偷懶的行為,這和遊戲打怪模式有什麼區別?”

儘管評論看起來並不滿意,但最終評分還是給了六十三分。

“突襲”首映式結束之後,專業媒體一鼓作氣地湧現出三十八個評論,其中只有兩個中評,剩下的全部都是好評,換而言之,上述兩個“六十分”級別的媒體也只是給出了中評,這也使得“突襲”再次成為零差評作品。

陸潛個人作品連續第二次。

而且,最差的評分也比“老闆超速”的最好評分高,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更何況,在兩個六十分中評之外,滿分好評全面洗版,這也浩浩蕩蕩拉開了“突襲”好評狂潮的暴風序幕。

“娛樂週刊”,一百分,“年度最佳動作/驚悚電影!”

“聚光燈”,一百分,“年度最佳動作場面,年度最佳剪輯,年度最佳攝影,當然,還有年度最佳爆米花。在今年夏天商業電影表現普遍低於預期之後,終於迎來一部市場人見人愛的爆米花,又有誰能夠拒絕?”

“銀幕”,一百分,“整部電影彷彿被丟進加速器一般,比普通電影更快、更強、更兇、更狠,還有更精彩更好看。”

“首映”,一百分,“難以相信,在當下的電影市場裡還能夠看到這樣一部迴歸原始卻又保持活力的復古動作電影,即使放在型別電影巔峰時期也同樣能夠佔據一席之地。”

“蘭川日報”,一百分,“顯然,陸潛知道他應該怎麼完成自己的工作,從‘解除好友’的固定視角到‘突襲’的視角切換,眼花繚亂的炫技恰到好處地讓電影處於一種高頻狀態,目前蘭川沒有導演能夠像陸潛一樣,奉獻出乾脆利落、沒有仁慈、沒有饒恕卻又不會過度渲染暴力的場景,帶來腎上腺素的狂暴體驗。”

“電影俱樂部”,一百分,“行雲流水,水銀瀉地,從頭到尾的享受。”

“時代”,一百分,“乾淨!簡潔!強硬!犀利!這就是那張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後依舊不會過時的電影。”

“蘭川視角”,一百分,“持續不斷的高能輸出卻依舊能夠讓觀眾不知疲倦,顯然陸潛導演施展了魔法。”

滿分,滿分,還是滿分,整整十四個滿分,在三十八個評論之中顯得熠熠生輝,輕而易舉就搶走所有視線,用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式展現出媒體專業影評人對這部電影的喜愛,以至於其他評分都顯得黯然失色起來。

讚譽,如潮!

但不得不說,也正是因為好評刷屏,觀眾反而有些不太相信——

真的那麼好嗎?在兩個中評之外,要不要看看其他好評到底是怎麼說的?如此優秀到已經沒有真實感了。

那麼,其他人又是怎麼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