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郵報”和“廣告牌”爭奇鬥豔,互不相讓。

十一月,“霓裳魅影”、“海邊小鎮”相繼發力,另外,“夜行動物”、“至暗時刻”、“抵達”、“赴湯蹈火”、“隱藏人物”等等已經湧現出來的作品慢慢開始冒頭,憑藉著不同影評人協會的嘉獎陸續進入大眾視線。

十二月,“月光”異軍突起,“夜鶯小姐”帶來驚喜。

等等等等。

上述作品,僅僅只是每個月的領軍人物而已,在他們身後還有第二梯隊,值得一提的作品簡直數不過來。

在金雀獎提名名單公佈之後,“光影世界”曾經撰寫過一篇專題,統計今年頒獎季值得關注的潛力作品:

以大大小小影評人協會以及不同電影節和頒獎典禮作為資料庫,贏得一項提名計一分、最後贏得獎項計三分,就這樣持續累積,疊加到最後,只要能夠拿到三十分的作品,就列入群雄逐鹿的競爭者名單。

匪夷所思的是,這份名單居然湧現出足足四十三部作品!

四十三,這個數字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作為參考,過去二十年時間裡,年年都有雜誌統計過相同的名單,同樣以金雀獎為界限、同樣計算分數,能夠進入這份榜單的作品數量往往都不同。

去年,拿到二十分就能夠進入榜單,一共是二十二部。

前年,榜單的最低分數線是二十五分,則一共十七部。

大前年,榜單基準線也是二十分,一共十四部入圍。

一目瞭然。

儘管蘭川行業內部總是說,五年一大年,今年確實來到井噴的年份,優秀作品數量應該比過去四年都更多;但因為種種原因,最後呈現出如此井噴的局勢,確實完全出乎意料,堪比火山爆發一般。

驚呼,一片。

而且,不僅僅只是數量而已,質量也同樣出色,強有力的競爭者陸續登場,絕對是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毫無疑問,這才是真正的群雄逐鹿!

在七大電影公司之外,以藍鯨影業為首的中小型公司以及獨立作坊全面加入競爭,並且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四十三部”作品之中得分也有高有低,自然區分為上位圈和下位圈,事實上,獨立作坊們不甘示弱,牢牢在上位圈裡把持多個席位,再次用實際行動證明,今年頒獎季風起雲湧,任何人都能夠找到機會。

甚至就連大門影業也終於迎來蛻變。

這些年來,一直耕耘恐怖/驚悚電影領域的大門影業,幾乎年年都和頒獎季無緣,再次證明恐怖電影的歷史地位甚至比喜劇電影還要更加糟糕,即使大門影業的公關再出色,也還是沒有能夠扭轉局面。

一直到今年,屢屢被無視、屢屢被輕視的大門影業,終於在頒獎季嶄露頭角,賽程過半也依舊維持在上位圈,卻不知道,他們在金雀獎的斬獲如何,是否能夠保持優勢一路衝向終點呢?

正是在如此背景之下,蘭川記者協會扮演的角色前所未有地重要起來,在這場混戰裡,金雀獎將給出第一階段的總結以及第二階段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