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落之城」首映票房火熱出爐,四億,位居全球週末票房排行榜第三,不差,但也遠遠稱不上出色。

當然,有人說,知足常樂,如此成績已經非常優秀——

首先,和「完美音調3」、「戲王之王」比較起來,「星落之城」的票房表現簡直就是另外一個層次。

其次,考慮到院線聯盟的制裁、群狼環伺的假期檔競爭、作為頒獎季藝術電影的觀影門檻等等客觀條件,「星落之城」還能夠交出這樣一份票房答卷已經非常不容易,不少人都紛紛表示驚喜。

不要忘記了,去年的「遊客」,最後總票房也僅僅只有八億。

最後,儘管「星落之城」的製作成本高達三億,但從首映票房資料來看,電影回收成本並且實現收益沒有任何問題,回想當初陸潛籌備拍攝電影的時候遭遇的批評和吐槽,現在電影的表現已經遠遠超出預期。

更何況,還有一座千金不換的金鳶獎護體。

毫無疑問,陸潛再次證明了自己,挑戰質疑、衝破枷鎖、打破極限,又又又一次以實際行動掀起波瀾。

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星落之城」都是一部成功的作品,重現歌舞電影的輝煌。

但是!

上述觀點忽略了一個最重要也最關鍵的資訊:

「星落之城」不是一部普通的作品,而是一步維繫利益爭奪版圖擴張的計劃,它所承載的希望遠遠不止如此。

——來自院線聯盟的制裁!

從藍夏電影節開始,「星落之城」收穫的讚譽與追捧越多,聲勢越高,期待值也就越高,特別是在電影首映之後,各方面的評價將電影推向一個全新高度,以至於人人都認為,陸潛能夠打破院線聯盟的封鎖。

也許,陸潛能夠再次創造奇蹟,衝破院線聯盟的制裁、衝破競爭對手的包圍、衝破型別電影的偏見,憑藉著無與倫比的口碑,再次點燃市場狂熱,最後迎來票房井噴,就如同「突襲2」和「死侍」一樣。

「星落之城」的肩膀上,承載的期許和重量,太多太多。

如果只是一部歌舞電影的勝負而已,那麼「星落之城」的表現不算驚豔,卻也依舊證明了那些偏見的錯誤,陸潛沒有毀掉自己的職業生涯,反而透過這部作品再次證明自己,並且開創出一片全新天地。

但現實,不止如此。

四億,不夠,遠遠不夠——

於是,院線聯盟稍稍鬆了一口氣,轉眼就洋洋得意、耀武揚威起來,制裁令的成功證明了他們的強勢。

所以……

金鳶獎又如何,媒體綜評99分又如何,影院評分A+又如何,從媒體到觀眾再到路人全部一片叫好又如何?

藍鯨影業來勢洶洶又如何,引發院線聯盟內訌拉攏三大院線又如何,兩大電影公司成為合作伙伴又如何?

陸潛,又如何?

最後,在純粹的資本力量面前,不也還是低下高傲的頭顱,所有掙扎所有反抗全部被掐死在搖籃裡。

的確,「星落之城」的票房說不上失敗,但也遠遠談不上成功,現在,局面就已經漸漸明朗了起來。

超脫院線、青山影院和夏至院線應該看到了教訓,如果再繼續增加籌碼的話,那基本就等於自尋死路;哪怕他們頭腦不清醒有著萬分之一繼續冒險的想法,但假期檔的洶湧片單也讓他們必須三思而行——

屆時,他們一意孤行的結果就是,得罪蘭川的大部分電影公司;並且掐斷自己透過假期檔拉動票房的其他途徑,這不僅違背院線的經營理念,而且違背市場規律,恐怕沒有幾個瘋子願意這樣飛蛾撲火。